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来,宁波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决策部署,以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为抓手,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大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积极为全市“机器换人”、工业强市战略提供人才保障。2009年以来,累计培训职工10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技术比武、技能大赛5000余场次,新增“首席工人”、“技术能手”2100余名,涌现职工技术创新成果3万余项,实现经济效益12亿多元。
8月18日,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在宁波市总工会报送的《市总工会“四位一体”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助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上作出批示:“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市总工会开展的‘四位一体’提升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应充分肯定。市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主动对接,全力支持。市总工会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注重实效。”
加强政策引领,推进培训工作规范化
宁波市总工会党组高度重视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把它作为工会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重中之重,积极在政策引导、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根据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别制订职工素质提升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
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团体对职工培训工作支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市总工会本级每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一线职工培训、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把职工学习培训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五型班组”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获得市级技能大赛优秀选手,根据比赛成绩,会同相关部门授予高级工、技师、首席工人、五一劳动奖章等职称或荣誉。
搭建多维平台,实现培训对象差异化
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对不同层次职工需求的特点,积极搭建多种类型的培训平台,助力职工成长成才。
充分发挥全市110家职工技能培训基地作用,定期开展新知识、新技术培训,每年实现10万名职工岗位技能大轮训,3万名职工获得技能晋级。2010年以来,共有25家单位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和优秀示范点称号。
每年年初,会同市人社局精心挑选一批技术含量高、普及面广、转型升级带动力强的技术工种,开展100场市级层面的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各企业、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1000场以上技术比武活动,通过技能竞赛帮助2万余名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按照“六个一”标准,在全市创建150家劳模创新工作室,要求每个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一项创新攻关项目。2010年来,累计产生技术成果170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2亿元。
丰富各类载体,打造培训方式多元化
坚持把职工技能培训与职工岗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各种载体,促进职工技能素质提升。
组织广大职工围绕“五水共治”、重点工程建设,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革新为突破点,积极为企业转型升级献计献策。近年来,全市有1.08万家企业,70多万名职工积极参与,收到职工革新建议8.5万余条,产生职工创新成果1.26万项,实现经济效益4.7亿余元。
充分发挥全市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和高级技师的人才优势,组织1000名专业人才与一线职工结成师徒对子,通过技术“传帮带”,实现青年职工技艺水平大幅度提升。目前,已培养中级工及以上职称第二梯队优秀人才2万余名。
总结提炼首批100家企业典型做法,积极推广慈溪观海卫火机行业内部技术职称评聘经验,先后有1.6万余名职工获得企业内部技术等级职称,较好地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提升技能素质。
创新服务形式,促进培训成果社会化
积极探索多种服务方式,将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取得的成果,反哺企业创新发展。
针对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转型发展遭遇科技瓶颈的实际,开展“百名技师走进千家企业、破解万项技术难题”活动。先后成立了由机械加工、焊接钣金、电子电工等90个专业650名技师组成的102支“技师服务队”,上门开展技术帮扶。上半年,共帮扶企业150余家,解决难题200多项。
率先在全国实行“以职工个人名字命名先进操作法”,将职工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各类先进操作法命名表彰,并在企业中推广,促进企业共同发展。2003年以来,共推广各类先进操作法309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亿多元。
依托职工科技周和网络等载体,建立职工技术创新网上发布、转化平台,指导部分大企业设立职工创新成果展示厅,定期举办推介会,帮助成果转化牵线搭桥。近两年来,先后帮助8项职工创新成果实现转化。(通讯员 王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