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口车业务增速逐步放缓的大环境下,近日,豪车车企开足马力“拼市场”。其中,英菲尼迪上周首款国产车型Q50L正式下线。相隔一天,讴歌则为了今后两年国产车战略布局,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口号。与此同时,奔驰、宝马则不断扩充B级车的产品阵营,通过不断的产品下探,试图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据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汽车进口量达105.3万辆,月均进口量超过10万辆,呈高供给局面。然而,供给端的高速增长,并未能体现在终端销售方面,尤其是在第三季度,进口车需求量大幅下挫,这也让不少豪车品牌压力陡增。
统计显示,自7月份以来,进口车行业库存压力正不断加大,其中9月行业库存指数高达3.76,大幅超过了去年同期,已经接近2012年的高峰值。进口车市场的大幅下挫,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绝大部分豪车为了保证市场增速,将会不得不加大本土化进程,尤其是国产车型的市场开拓。
上周,英菲尼迪首款国产车型Q50L正式下线,将与进口版本Q50形成产品矩阵,冲击激烈竞争的B级车市场。据悉,英菲尼迪第二款车型QX50也将于今年年底前下线,初步形成英菲尼迪国产车型的阵营。
就在英菲尼迪Q50L下线第二天,另一日系豪华品牌讴歌,则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品牌造势,导入了全新的品牌口号,以及引用了品牌合伙人,为2016年的本土化战略做铺垫。同时,讴歌启动了旗下全新TLX在国内市场的预售。
然而,与第二阵营豪车品牌的加速布局相比,作为第一阵营中的宝马与奔驰,在竞争对手相继出手的情况下,增长完善产品矩阵,试图在竞争的市场中提升占有率。其中,华晨宝马在月初再度扩大了3系的产品阵营,推出了BMW 316Li,市场售价为29.68万至32.18万元。至此,宝马3系在国内实现了提供两种轴距、两种驱动形式和多款设计套装的产品。
与此同时,奔驰全新C级在推出C200L与C260L两款产品之后,紧跟着推出该车的入门型版本C180L。作为全新长轴距C级车的入门车型,全新C180L的上市不仅丰富了国产长轴距C级车的产品线,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选择,大幅将全新C级的价格拉低至32.58万。
南方日报记者 郭小戈
讴歌启动“合伙人”计划
迟迟无法风靡中国的讴歌,正试图挽回在华颓势。日前,讴歌正式发布全新品牌口号“专注驰骋”,试图让中国消费者更直观和清晰地感受品牌的基因与价值。与此同时,讴歌启动品牌合伙人计划,力邀演员冯绍峰担任品牌合伙人,传递讴歌品牌“驰骋”魅力。
导入品牌“合伙人”概念
作为讴歌在华的全新口号“专注驰骋”,据介绍,“专注”是一种力量,源于执着热爱,不断追求完美的极致;“驰骋”则是一个传奇,不甘沦为平庸,无畏任何极限的挑战。讴歌方面始终认为,汽车最核心的价值是“驰骋”,因此自品牌诞生以来,讴歌就专注于技术革新,只为追求与驾驶者心意相通的终极操纵感,让驾驶者在脚踏油门的一刻获得更为心潮澎湃的动力快感。
讴歌方面表示,对驰骋的专注始于品牌的诞生,从SH-AWD(超级四轮驱动力自由控制系统)创造性地让四驱系统中后轮左后两轮可根据路况智能实现0-100%的无极分配,到PAWS(四轮精准转向技术)开创性地让汽车后轮束角(后轮左右两轮的转向角)实现独立的控制,讴歌一直专注于研发更为精准的操控技术。在动力系统方面,从VTEC技术到VCM(智能动力管理系统),从自然吸气发动机到新一代直喷发动机、混合动力技术,讴歌也一直专注于挑战动力与燃油经济性完美融合。这些先进技术的诞生都只因Acura(讴歌)对于技术和性能的专注,追求终极的“驰骋”。
并且,在推出全新品牌口号,强化市场品牌定位同时,讴歌则首度导入“合伙人”的概念,与演员冯绍峰的牵手,加速向市场推广品牌形象。
在华新一轮造势展开
目前,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第一阵营奥迪、宝马、奥迪在本土化的积极配合下,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第二阵营中,捷豹路虎、雷克萨斯、沃尔沃、凯迪拉克、以及英菲尼迪,也在更为激进的产品策略以及加速本土化的进程中,呈现出多面开花的局面,彻底激活二线豪车的市场。然而,受限于产品、品牌等多重因素,作为日系豪车重要成员的讴歌,却迟迟无法分享中国豪华车最近几年的迅猛增长。
分析指出,随着发布全新品牌口号,以及新的品牌推广战略的实施,意味着讴歌启动了新一轮的品牌造势,为2016年的最终国产做铺垫,进而达到2020年的中长期10万辆目标。据讴歌之前发布的目标,2016年讴歌将会在广汽本田实现国产。
本田(中国)总经理仓石诚司表示,本次发布全新品牌口号与启动品牌合伙人计划,是讴歌发力市场的起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讴歌未来将加强美国和中国研究所之间的合作。后年实现国产之后,讴歌用更合理的价格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产品。
南方日报记者 郭小戈
雷克萨斯中型SUV NX下周上市
日前,雷克萨斯启动了中型豪华SUV NX鉴赏会。据悉,该车共推出三款动力车型,预售33万元起,将于下周广州车展前夕正式上市销售。
据悉,NX在中型豪华SUV市场中首次全系标配LED近光灯和日间行车灯,并且从NX 200全驱版本起更全系标配LED雾灯并带转角照明功能。在配置上,NX还全系标配了胎压监测和驾驶模式选择功能。
在动力系统上,NX 200搭载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同时提供前驱和全驱两个版本。其中NX 200前驱版标配双区域自动空调系统、电动调节外后视镜、7英寸独立显示屏等配置,预售价为33万元;NX 200全驱版则标准配置了电动可调节前排座椅、电动行李箱尾门、电动天窗、智能钥匙等等,预售价38万元。而NX 200t搭载了雷克萨斯首款2.0升双涡管涡轮增压发动机,预售价为41万元。
此外,NX 300h作为同级别车型中唯一一款完全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前驱版预售价为47万元,NX 300h全驱版预售价为51万元。
南方日报记者 郭小戈
英菲尼迪首款国产车型Q50L下线
在推出进口标准轴距版之后,英菲尼迪加速了市场布局。日前,英菲尼迪首款国产车型Q50L正式在东风日产襄阳工厂正式下线。这全面开启了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国产化,标志着英菲尼迪在华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根据英菲尼迪规划,力争到2018年实现年销量10万辆,其中国产车型占一半以上。
完善Q50矩阵布局
据了解,国产英菲尼迪Q50L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考虑到中国消费者对驾乘空间的需求,车身加长50毫米,达到4852毫米;而轴距加长48毫米,达到2898毫米。在动力配置上,Q50L搭载了英菲尼迪首款2.0升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配合7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并且保留了线控转向DAS等进口车型高端配置。
随着英菲尼迪Q50L的下线,英菲尼迪在华业务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产品阵营从之前的单纯进口产品到如今“国产+进口”的组合,而工作重点也逐步转移至国产产品中。东风英菲尼迪方面表示,Q50L的推出丰富了英菲尼迪现有产品线,提高了Q50产品系列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将与后续国产车型——长轴距版英菲尼迪QX50一道助力英菲尼迪品牌挑战中国豪华车市场的现有格局。
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表示,国产Q50L的下线是英菲尼迪长期发展战略和中国本土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生产Q50L的襄阳工厂执行英菲尼迪全球统一的生产标准,确保了Q50国产和进口车型的同一品质,这使其对Q50L的市场表现和英菲尼迪国产车的竞争力充满信心。
年生产能力达6万辆
据悉,襄阳工厂针对英菲尼迪国产增加了数百道专有工序,在各车间共新增60余套专属生产及检测设备,采用了车体骨骼在线激光测量系统和车身清漆微粒化喷涂工艺,总装则采用了国内首个QG可视化检查系统和QUTE品质追溯系统等设备。
在人员培训方面,东风日产襄阳工厂为英菲尼迪提供的专属生产人员中包括近37名高技能员工,其中24名在日本枥木工厂接受长期培训的员工达到“巨匠级”标准。
据悉,今年3月东风日产襄阳工厂正式获得英菲尼迪全球4.5分的授权认证(满分5分),与进口Q50的生产基地日本枥木工厂处于相同水平。其新增投资额达6亿元人民币。
目前,随着Q50L投产,东风日产襄阳工厂将成为英菲尼迪继日本枥木、美国士麦那之后的第三个已投产的全球制造基地,为英菲尼迪国产化产品提供年6万台产能,以及冲压、焊装、树脂、涂装及总装五大完整的整车生产工艺车间。
东风英菲尼迪董事长徐平表示,东风汽车和日产汽车又一次携手,整合最优资源,全力支持东风英菲尼迪的国产,将再造一个合作的成功典范。同时东风英菲尼迪的国产,补足了东风汽车公司在豪华车领域的空白。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郭小戈
东风英菲尼迪董事任勇:
东风日产负责制造
■高端访谈
记者:东风日产和东风英菲尼迪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何?
任勇:东风日产负责在生产制造完成之前所有的事情,也就是从开发、采购、制造、品质保证等,而跟消费者打交道所有的事情由东风英菲尼迪负责。
记者:英菲尼迪国产之后,东风有限获得哪些?
任勇:对东风日产来说,英菲尼迪的导入,我们在能力方面又往前进了一步,这些方面的进步对于东风日产全价值链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都是带来一个非常好的效果。作为东风公司来说,英菲尼迪的导入对事业的增长、对于向豪华品牌的延伸都与很大推动,丰富东风公司事业的规模。
记者:Q50L下线对东风日产制造体系有何影响?
任勇:作为高端车英菲尼迪,无论是品牌特性、技术路线、还是商品魅力,其实对于东风日产来说是能力的又一次提升。就像这次在襄阳工厂我们4.5分能力的达成,包括整个生产线和工艺的提升,实际上是让我们在制造领域上又更近了一步。而在开发、采购包括供应商体系,也是对现有体系的突破。
郭小戈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