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丰田百万辆“含金“几何?

//www.workercn.cn 2015-03-02 08:25: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4年,在错过了多次"约定"后,丰田在华终于突破年销售100万辆大关,可喜可贺。但是,当梦寐以求的目标实现后,丰田在华"百万辆"的成色到底怎么样?又有什么特点?

  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全面分析了2014年丰田在中国市场的"百万辆"业绩,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之三:雷克萨斯徘徊不前 丰田百万辆“含金”几何?

  2014年,在二线高档车品牌销量劲增的背景下,丰田旗下高档车品牌——雷克萨斯同比增长不足3%,市场份额远输给奥迪、宝马和奔驰,并先后被路虎、沃尔沃超越。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雷克萨斯拖了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后腿,也使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丰田在中国市场首次突破百万辆,贡献最大的除了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两家合资企业之外,就应当是以进口形式销售的雷克萨斯了。那么,作为丰田旗下高档车品牌,雷克萨斯在2014年的表现究竟怎样?对丰田集团在中国事业的贡献度有多高呢?

 

  雷克萨斯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雷克萨斯ES

  近日有相关报道称,据雷克萨斯(中国)某高层谈到,2014年,雷克萨斯共售出76115辆新车,相比于2013年仅增长2.86%。显然,如此之低的增速,与其他竞争对手两位数的增长率形成巨大反差,直接导致雷克萨斯在中国高档车市场的排名由2013年的第五位降到第六位。

  由于雷克萨斯并没有给出更详细的车型销量数据,一些分析文章只能辗转找到2014年的“上牌数”来做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准确地反映市场真实情况,但毕竟与企业报出的批售数会有较大差距。

  据相关报道透露,2014年,雷克萨斯上牌量最好的三款车型依次是:雷克萨斯ES、雷克萨斯RX和雷克萨斯CT。其中,雷克萨斯ES是销量最高的车型,其上牌量为35968辆,相比2013年增长9.19%,占雷克萨斯全年上牌量的50.75%;雷克萨斯RX的上牌量为19855辆,较2013年下降约1.92%,占雷克萨斯全年上牌量的28.02%;销量第三的雷克萨斯CT上牌量为7250辆,比2014年的8672辆下降约16.40%,占雷克萨斯全年上牌量的10.23%。

  据称,以上3款车型当中,雷克萨斯ES是2014年推出的小改款车型,“在部分细节上有所提升,并且在销售终端的优惠较大,所以其销量能保持小幅增长”;而另外的“两款车并没有进行改款升级,在销售终端的优惠幅度也不算很大,而其竞争对手都对车型进行了升级,并且享有一定的优惠,这也影响了这两款车的最终销量”。

  2014年,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约占86%,说明消费者更加青睐其混动产品。在雷克萨斯的产品线中,雷克萨斯ES、RX和CT并算不上高端车型,而在中国市场的上牌量竟占雷克萨斯上牌总量的89%。显然,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主要还是依靠中低端车型拉升销量,对其品牌形象塑造、盈利能力提升都非常有限。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市场的见闻也验证了这一点。春节后的一个上午,在北京南城的一家雷克萨斯4S店内,只有4辆展车的展厅显得很空旷,进店看车的人也稀稀落落。这4辆展车分别是:雷克萨斯ES和雷克萨斯CT各一辆,而上市不久的小型SUV——雷克萨斯NX则码放了两辆。其他中、大型轿车或SUV均不见踪影。

  有高档车市场人士分析,横向比较来看,由于高档车在各自集团均具有较高的“含金量”,无论品牌形象,还是盈利能力,或者消费者口碑。就中国市场而言,雷克萨斯给丰田集团所贡献的“含金量”无疑要低很多。

  拿丰田的竞争对手大众做比较,2014年,奥迪在中国市场销售57.51万辆,再次成为中国高档车销量冠军,并实现同比上年增长17.7%。雷克萨斯的销量仅与奥迪50万辆后的“零头”相当,尽管基数很小但其增长率依然逊色更多。而在为各自集团的贡献率上,奥迪给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贡献约为六分之一,而雷克萨斯对丰田集团在华销量贡献只有约7%。

  下表是最近几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增长率。在整个高档车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雷克萨斯的销量呈徘徊不前状态。

  表:雷克萨斯近年在中国市场销量和增长率

  

 年份
  销量(万辆)
  同比增长(%)
 
 2011
  5.6
  6
 
 2012
  6.4
  14
 
 2013
  7.4
  16
 
 2014
  7.6
  3
 


  (以上数据由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根据相关报道整理)

  因此,在这一意义上说,雷克萨斯的确是扯了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后腿,同时也令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含金量”大打折扣。(中国经济网汽车专题报道组)

 

编辑: 周璇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