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涨,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据汽车投诉网等专门研究机构统计,汽车投诉网在2014年共接到涉及发动机的投诉案例共3281宗,同比2013年全年的3200宗上涨了2.53%。在2014年关于发动机的投诉中,合资品牌的投诉量最大,共有1853宗,占比56.95%;自主品牌“紧随其后”,共有1244宗投诉,占比38.23%;进口品牌投诉量为157宗。
从投诉量来看,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各占据“半壁江山”,虽然合资品牌投诉量更大,但这也和其销量和市场保有量更大有关,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国内企业现有的发动机技术核心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也正是由于一些国内品牌对发动机技术掌握的不成熟,因此在发动机出现问题后,往往束手无策,这导致了国内品牌有关发动机投诉的进一步加剧。
从投诉方向来分析,2014年汽车投诉网有关发动机投诉的3281宗投诉中,投诉发动机异响的有1543宗,占38.3%;投诉发动机怠速不稳的有818宗,占比20.42%;投诉发动机油耗增高的有489宗,占12.21%;投诉发动机启动困难的569宗,占14.21%;投诉发动机出现渗漏的有595宗,占比14.86%。(部分投诉选取多项投诉问题)
在所有的3281宗有关发动机的投诉中,已处理的共2546宗,占比77.6%,但从车主满意度来看,只有3.5%的车主表示对处理结果满意,至今仍有735宗投诉相关企业未进行处理。
从发动机车辆状态来看:在磨合期内(含一个月内)就出现质量问题的投诉量占比达到17.06%,保修期内的投诉占60.02%,保修期外的投诉占22.92%。以此来看,多数发动机故障是在保修期内发生的,所以发动机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一直以来,维修是车主的主要投诉诉求,此次在发动机投诉分析中,要求维修的占比24.37%,要求召回的占比22.48%。以此来看,在发动机出现问题之后,车主们并不是十分希望通过维修来解决问题,召回也成为投诉诉求的首选。
关于发动机异响的投诉
天津的伊先生在汽车投诉网发表投诉称,其购买的江淮和悦RS发动机异响问题从2013年就出现了,而且厂家也有维修记录,至今发动机已经过保才告诉车主修不好,伊先生表示4S店都修不了,能去哪维修啊,损失谁来承担?
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发动机异响标志发动机某一机构的技术状态已发生变化。主要是因有些零件磨损过甚或装配、调整不当引起的。发动机的异响,标致着汽车发动机出现问题,会威胁到汽车的安全性和车上人员的安全。
汽车投诉网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有关发动机异响的投诉共1543宗,占所有发动机投诉的38.3%。其中约有八成共1226宗投诉得到了解决,剩余317宗投诉均为相关厂商未予回复。
关于发动机怠速不稳的投诉
江苏徐州的陈先生在汽车投诉网发表投诉称,其13年购买的郑州日产阳光自提车当日起,怠速在启动时达2000转,4-5分钟之后才能到1000转。
发动机怠速不稳是汽车使用中常见的故障之一。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除了一般使用劣质汽油引起油路问题外,一般都是由于发动机本身零部件或进气系统出现问题所致。怠速不稳虽然不会影响车主行车安全,但对车主日常正常行驶造成的困扰却是毁灭性的。
汽车投诉网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有关发动机怠速不稳的投诉共818宗,占所有发动机投诉的20.42%。其中有近九成最终得到了解决。
关于发动机渗漏的投诉
湖北的彭先生在汽车投诉网发表投诉称,自己购买的天津一汽威志V2发动机才3000公里就开始渗油,维修多次无济于事。发动机渗漏现象大部分属于一般故障和轻微故障,少数属于严重故障和致命故障。有些渗漏故障如不及时消除,很有可能愈加严重,直接影响整车性能,因此亟待尽快解决。
汽车投诉网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有关发动机渗漏的投诉共595宗,占投诉量的14.86%。其中有440宗近八成的投诉得到解决,还有155宗投诉均是由于相关厂商未予回复所致。
虽然汽车三包规定“家用汽车产品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发动机、变速器的主要零件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更换发动机、变速器”。但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更换发动机不但对汽车的价值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更影响着汽车的使用寿命。
因此一旦汽车出现保修期内的发动机质量问题,车主大多数都会选择退换车,但汽车三包中有关发动机退换车的标准提到“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2次后,或者发动机、变速器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发动机、变速器与其主要零件更换次数不重复计算”。同一部件必须累计更换2次后,才可进行退换车,但对于4S店来说,这个“同一部件”可操作的空间比较大,因此面对发动机的投诉,车主要想维权,依然是困难重重。这也是在70%已处理的投诉中,只有3%的车主表示满意的原因。(郑小树)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