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安蓓、张晓松)国家标准委18日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油品质量升级对减少雾霾贡献能有多大?标准提升对于广大消费者有何影响?因质量升级造成的成本上涨由谁“埋单”?
油品质量升级是防雾霾重要手段
今年以来,恶劣的雾霾天气引发社会对油品质量加快升级的呼吁,各项标准制定工作也加快了步伐。
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国五燃油供应时间表,国五标准全面实施日期为2018年1月1日。9月17日,环保部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大幅加严了污染物排放限值。
与国四汽油质量标准比,国五标准中硫含量从不大于50ppm大幅降低为不大于10ppm。据国家标准委测算,新标准实施后将大幅减少车辆污染物排放量,预计在用车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约30万吨,新车5年累计可减排氮氧化物约9万吨。
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此前表示,经过测试,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使用符合第五阶段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尾气中的有关污染物排放也将减少10%。
“仅靠油品质量升级一招,难以有效抑制污染。”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说,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是减少尾气排放、防止雾霾天气、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根本改善空气质量,尚需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以及发展公共交通等多方面措施共同推进。
告别“锰时代” 油不再伤车
汽油国五标准中一个明显特点是禁止人为加入含锰添加剂。
锰剂是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的简称,是提高汽油辛烷值改善抗爆性的添加剂。按照国四标准,汽油中加入每升8毫克的锰剂,以汽油牌号表现的辛烷值可提高1到1.5个单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曹湘洪说,锰剂使炼油企业用较廉价的手段实现汽油标号的提高,提高了获利水平。但添加锰剂后,汽车行业发现燃烧产物会在发动机进气阀、火花塞、活塞杆等部位沉积,影响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并会在尾气催化转化剂上沉积,影响催化剂性能。
此外,有研究提出锰剂燃烧产物90%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排入大气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健康不利。
“虽然这些危害尚未得到权威认证,但应采取预防性原则,放弃锰剂的辛烷值贡献。”曹湘洪说。
在锰剂添加中,我国采取逐步减少的策略。从国二、国三到国四汽油中锰含量从每升18毫克逐步降低到16毫克、8毫克。
降低汽油牌号不会明显增加油耗
按照国五标准,标记辛烷值的汽油牌号从90∕93∕97系列调整为89∕92∕95系列。有消费者担心,降低汽油牌号是否会增加油耗?
随着汽油质量的升级,硫含量和烯烃的降低以及禁止人为加入锰剂都会造成汽油辛烷值损失。国家标准委工业一部主任丁吉柱说,我国高辛烷值资源不足,降低汽油牌号是从我国炼油工业的实际出发。根据汽油国五标准,炼油企业应尽最大努力弥补超低硫化的辛烷值损失。此外,通过调整汽油牌号解决禁止加锰带来的辛烷值损失。
辛烷值与汽车发动机设计的压缩比有关,辛烷值高发动机设计的压缩比就高,有利节油。石化标准委秘书长徐惠说,针对北京实施京五汽油标准后近5000用户的调查显示,60%多认为油耗下降或不变。同时,在上海对18辆各类品牌车进行了对比试验,整车油耗也没有明显影响。
汽车发动机燃烧技术专家说,只要选择的汽油辛烷值与车辆设计的辛烷值基本匹配,即使辛烷值差一、二个单位,不会对油耗造成明显影响,但不包括满载在高速公路上飙车的情况。消费者在加油时要注意选择和发动机相匹配的汽油牌号,不要错把高牌号汽油简单等同于高质量汽油,多花冤枉钱。
油品升级,企业、消费者共“埋单”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9月公布了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第五阶段的价格调整标准。各地车用汽油质量升级至第四阶段每吨加价290元(约每升0.21元),2017年底后升级至第五阶段每吨加价170元。
目前,北京、上海、江苏等部分地方已先期实施相当于国五标准汽油。汽油价格平均每升上涨约4分钱。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发展改革委此前也表示,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标准是按照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成本、消费者承担一部分成本的原则确定的,企业约承担三成左右成本提升。
徐惠说,汽油质量升级需要炼油企业进行生产装置改造增加、生产工艺调整以及催化剂升级,这都需要大量投入,并且需要几年的过渡时间。
对已完成升级改造炼厂的调查表明,炼油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入少则十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不同炼厂成本增加不同,很难准确核算。”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政府只能通过核算寻求相对折中的数值,并就此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摊。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