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朱伟华:O2O投资矫枉过正

//www.workercn.cn 2015-08-23 21:48:27 来源:搜狐网 

  最近一段时间,包括打车吧、大黄蜂、车来车网、云洗车等大批后市场O2O死亡,让投资人血本无归,给市场敲响了警钟,也给O2O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唱衰O2O自燃成为媒体和VC们的热衷的事情。

  

  那么真的是O2O模式出现问题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一种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商业模式,O2O不过刚刚起步,未来有着令人可以大胆想象的空间,只要任何有行业痛点的地方,一定有O2O的生存机会,想想当年的B2B和B2C现在发展成了什么样的规模,就可以想想未来O2O的空间有多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O2O大批量死亡呢?其实也不复杂。

  正常死亡率+不靠谱的项目

  首先第一个原因,创业企业死亡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死亡才不正常,创新工场的李开复说过,他投资的企业里面,有5%的成功它就非常满意。实际市场中,恐怕连5%的成功率都达不到,可能至多不过百分之一,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炮灰,大家想想仅仅还在去年,做打车软件的有多少家,现在还剩下几个就知道竞争的残酷性。

  

  其次的一个原因是,大批的VC投资了很多不靠谱的项目,O2O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带给市场最深刻的印象不是机会,而是恐惧。很多资本担心掉队,在对O2O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匆匆投资,结果投资了很多有着先天缺陷根本不靠谱的项目。这种情况其实可以理解,在错过阿里和腾讯之后,风投们对于任何有望改变行业格局的模式都是志在必得,宁可投错,绝对不愿意错过,这也是造成O2O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不靠谱的创业者和缺乏判断能力的投资经理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人和创业者的不成熟,因为即便市场不成熟,即便不靠谱的太多,但是依然有很多O2O成长起来。为什么死的是你,而不是别人,是因为别人比你更优秀,尤其是在和大批注定死亡的公司的死亡竞争中,投资人和创业者素质的比拼就成为决定生死存亡的最重要要素。

  但是很遗憾,至少在汽车后市场O2O领域,我们发现太多太多不靠谱的投资经理和创业者,很多创业者此前根本就没有创业经验,甚至连失败的经验都没有,仅仅靠着脑海中的一个冲动想法就拿到钱,本身就有着极大风险。当然如果投资人有着丰富经验,这种风险本来可以处于可控范围。但是问题是很多投资者自己也没有创业经验,更缺乏判断能力,对于专业知识更是几乎连皮毛都不了解,也就是早市买菜讨价还价的水平,又不愿意去请教业内的专家。

  如此,缺乏经验的创业者和缺乏判断能力、专业知识的投资人的结合,就形成了盲人+瞎马的黄金组合,在投资KPI压力下,不靠谱的项目被过度估值很正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如何避免死亡?投资人需做两点努力

  那么面对潜在的极为庞大的市场机会和备受挫折的投资过程,投资人应该如何避免O2O的陷阱而抓住市场机会呢?首先应该恶补O2O行业的专业知识,如果不能恶补,可以请教行业专家,有的专家一辈子都研究这个,对于其中的陷阱和机会了如指掌,可以迅速帮助投资人找到合适渠道。

  

  其次投资人需要改变自己的定位,尤其是面对缺乏经验的创业者,投资人不仅仅是一个投资人,更要做一个服务者,就像美国A16一样,它的很多合伙人可能不仅仅投资,而是将很大精力放在帮助缺乏经验的创业者身上,帮助他们沟通政府关系,厘清财务,进行优化管理,使得投资人少了后顾之优,在最能发挥自身长处的地方全力以赴,这样才有投资人和创业者共同美好的未来。

编辑: 高斌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