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黄少华:大众在中国会由此衰落吗?

//www.workercn.cn 2015-10-14 00:00:00 来源:新浪汽车 

  最近一段时间,大众汽车柴油车尾气排放造假事件越演越烈,牵涉到的车型和地区也越来越多。截至目前,涉及排放造假的大众柴油汽车数量预计超过 1100万辆。大众集团新任CEO穆勒表示,大众汽车很可能于明年1月开始召回搭载问题尾气排放系统的柴油车,并在明年年底以前完成召回工作。

  可以说,“排放门”事件让有着78年历史、并有望与丰田争夺“销量冠军宝座”的大众汽车集团,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中。唯一值得大众庆幸 的是,由于中国一直对柴油车说“不”,因此在占据大众集团全球销量达三分之一强的中国市场,此次并没有被“殃及池鱼”,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并不涉及此次 柴油排放问题,这恐怕也是大众集团能否快速复苏的关键。

  不难预测,未来几年里,大众在本来表现就非常一般的北美市场,将更加一蹶不振;欧洲市场受到的打击也不小。那么,大众在中国的走势会如何,也会由此衰落吗,恐怕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一直以来,大众备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去年,大众在华销量368万辆同比增长12.4%。其中,一汽-大众乘用车批售销量为178万辆,同比增长17.8%,夺得年度销量冠军;上海大众位列第三。

  分析大众在华受到欢迎的原因,安全性和先进技术一定是消费者提及最多的两个词汇。其中,安全性方面得益于在过去的10年里,大众特别是一汽-大众在激光焊接、高强度钢板、空腔注蜡等方面,一而再再而三的传播和普及。先进科技方面,更是大众汽车在华转折点的标志。

  2007年,大众启动了“动力总成战略”,推动TSI发动机和DSG变速箱的国产化进程。2009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发布“2018战略”、 “TSI DSG黄金动力组合”成为最先进技术的代表,不断充斥在各类新闻报道上。国产迈腾更是大众汽车全球最早配备TSI发动机的车型,甚至比德国配车 还早近2个月。

  甚至可以说,正是大众在动力总成方面的变革和传播,才掀起全世界范围内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热潮。在大众之后,包括通用、福特、PSA和丰田 等品牌,纷纷发力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如今,包括自主品牌也都有自己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但“黄金动力总成”的最大获益者,还是非大众汽车莫属。

  值得注意的是,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促进调结构扩内需。会议提出:从 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业内普遍认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 机的春天彻底到了。

  整个汽车行业都为之一振,这几天,汽车股涨势凶猛,表达外界对于这个政策的欢迎和信心。然而,作为布局最早的大众汽车,依然是这个政策最大的获 益者,比如一汽-大众旗下的迈腾、速腾、高尔夫、宝来和捷达等五大主力产品的35款车型,都将享受此次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受惠车型销量占整个大众品牌 总销量的85%以上,成为受惠范围最大的国内合资车企。如今,在1.4T的基础上,一汽-大众又推出了1.2T的高尔夫7等产品,进一步增强在小排量涡轮 增压发动机市场的话语权。

  这就不能不说,虽然大众在有些关键问题上犯糊涂,比如排放造假;但并没有在所有事情上犯糊涂,比如最早推进“黄金动力总成”项目。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大众对于中国消费者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品牌,这也正是其能够笑傲中国车市的主要原因。

  除了动力总成,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套娃策略”。尽管这一策略备受争议,然而,却不影响大众旗下所有车型的热销,如今,甚至一些其他品牌也自愿来“套娃”,比如越来越像大众车的雪铁龙和现代起亚车型,都有“欧化”的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大众在中国并不会由此走上衰退之路,毕竟,其对中国消费心理的把握已经足够透彻,而且,在欧美市场的挫折,更会让大众将 更大的精力和资源投向中国市场,以保证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总销量。此外,挫折还会让曾经目空一切的大众心怀更多敬畏之心,而这种敬畏,也将成为其能够走得 更远的关键所在。

  因此,对于期待破茧成蝶的自主品牌来说,与其关注大众是否会衰落,不如关注大众在处理这次危机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为避免今后的犯错先打一个“预防针”。

编辑: 段思瑶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