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奥迪职能部门调整 加速新品投放

//www.workercn.cn 2014-05-12 08:59:00 来源:中国网 

  

“日益增长的工业化国家将会为自己带来发展推动力,即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可能将继续受到结构性挑战的影响。”尽管大众集团于5月5日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的资产负债财务统计数据显示,奥迪在今年第一季度盈利步伐停滞,仅维持在去年13亿欧元的同期水平,但奥迪方面仍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奥迪的这份期待显然来自仍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中国汽车市场。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奥迪在华总计销售量达到124520辆,同比增长21%。但奥迪同样应该感受到了来自竞争对手紧追不舍的脚步——今年第一季度,宝马在华销量为100981辆,增长25.3%;奔驰在华销量更是高增47.6%,由2013年一季度的4.54万辆增长至6.71万辆。

  

“从销售角度来说,我们当然希望销量增长,但我们追求的并不是数字的单纯增长。”对比这组数据,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薄石并没有正面回复,而是将德系三强的竞争比作一场比赛,“我们不是在参加一场短跑比赛,并不是说今年通过一些大动作把销售数字做得很漂亮就可以了,但明年、后年怎么办?我们希望在这个市场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长期保持领导地位。”

  

如何保持长期领导地位,除了战略层面外,可以看到的是,近期奥迪在战术层面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自于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2014北京国际车展揭幕前,奥迪销售事业部中层进行了大幅调整。在大区方面,除了南区保持不变外,东北区、北区、西区、浙江区、东区等大区负责人均有更迭。而在包括综合销售部、市场部、公关部等在内的其他职能部门也都有较大变化——一批80后的业务骨干崭露头角,部分部门的职能也更加细化。以公关部为例,据奥迪内部人士透露,原公关部部分涉及品牌活动的职能在此次调整后划归至市场部;新增互动营销部,以适应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营销方式。

  

虽然奥迪官方并未对这次组织人事架构调整做出直接回应,但这样的变化显然是为了更贴近市场。“国内高档车市场经历了一个爆炸式增长的阶段,目前已回归到了一个更加理性的增长阶段,而这个市场仍旧拥有很大的潜力。”薄石分析了奥迪所在的豪华车市场的变化,“首先在中国内陆地区,高档车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去年高档车市场增速最快的15个城市中,有12个不是沿海城市,而是内陆城市。”

  

奥迪的另一变化来自于产品层面。“我们会进一步拓展我们的产品组合,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一直在强调这点。”薄石特意强调了北京车展奥迪展台,“通过今年的车展也可以看到这些年来我们努力的成果。”

  

全球首发的奥迪TT offroad concept概念车和全新奥迪A3 Sportback e-tron新能源车,占据了奥迪展台的醒目位置。与此同时,搭载全新1.4升TFSI发动机的奥迪Q3 30TFSI车型首次加入国产奥迪Q3家族,并正式上市。

  

事实上,无论是首秀的奥迪TT offroad concept概念车,还是全新奥迪A3 Sportback e-tron,奥迪都在努力开创全新的细分市场。“全新奥迪A3这款车型所在的细分市场也就是高档紧凑型或者高档A级车市场,在国内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薄石对包括A3在内的“小车”寄予了厚望。

  

“在欧洲和其他成熟的汽车市场,奥迪A3所处的紧凑型车市场所占比例很大。而在中国,高档紧凑型车市场的增速也相当惊人,并且在2012到2013年之间,这个细分市场又有40%的增长幅度,可以看出国内高档紧凑型车市场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薄石以数据证明了这一细分市场的成功。

  

奥迪目前在华国产产品体系中,包括了A3 Limousine、A3 Sportback和Q3三款A级车产品。数据显示,Q3在紧凑级SUV市场占有率约47%,相比竞争对手奔驰、宝马,奥迪无疑在更为年轻的细分市场上走在了前面。“我们为这个细分市场的爆发做了最好的准备。”薄石称。

  

“像奥迪品牌,在市场上持续占据引领的地位,需要不停地判断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并随之做出调整和适应。”在薄石看来,奥迪的变化是其保持国内豪华车领先地位的必然之举,“在全球很难找到像中国这样非常有活力的市场,进入这个市场相对容易,但要保持稳定并寻求发展就要把自己的功课做好,要有好的产品,要很好地对待客户,还要有前瞻的战略。”

 

编辑: 孙涵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