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商务部针对我国轮胎产品再度挥起了“反倾销”大棒。初裁认定,中国输美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在美销售过程中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为19.17%至87.99%。按照美国法律,本次初裁结果生效后,美国海关将对相关企业向前追溯90天的反倾销税,轮胎企业将面临缴纳大额税费。这是自2009年“特保案”之后,中国轮胎企业再度遭遇美国贸易“保护”的冲击。
全球轮胎企业很多,为何中国轮胎企业频遭调查?有关专家表示,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轮胎产品在美的售价太低,给对方以冲击市场的借口。据悉,目前中国轮胎出口业务主要面向的是零售环节的低端市场,低价策略在所难免,这也反映出中国轮胎品牌的“致命伤”,竞争力不强,缺少核心技术。
不过,专家同时表示,尽管中国轮胎在国外备受磨难,但相比中国其他零部件行业来讲,已经算得上幸运儿了。目前,中国零部件企业能够像轮胎一样走出去,抢占美国这样成熟市场的品牌可谓寥寥无几,即便轮胎抢占的只有美国低端市场的一小点儿份额,但依然强过那些连跨出国门的机会都没有的中国其他汽车零部件品牌。
据了解,国内某自主品牌不久前发布了一款全新旗舰车型,为了证明质量可靠,向外界全方位地展示了零部件供应商的情况。但遗憾的是,入围的基本为外资零部件企业,如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仅为极少部分。而这并非个案,目前在业内已成为普遍现象。标榜自己的品质过硬,必须细数产品采用了那些国外知名零部件品牌;换而言之,如果被知道了零配件全面使用的是国产零部件品牌的话,产品定位就往往被锁定在中低端市场。这种怪圈的形成在于自主品牌的核心零配件欠缺自主研发的实力,汽车上普遍使用的ESP、ABS、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国内零部件品牌还难以涉足。
前不久,《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了201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博世、电装、麦格纳、大陆集团、爱信精机、现代摩比斯、佛吉亚、江森自控、采埃孚和李尔名列前10。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中国仅有两家供应商入围。其中,中信戴卡名列83名,香港德昌电机名列98位。反观传统的汽车成熟国家,日本有29家企业入围,占比几乎达到30%;美国有23家企业入围,德国则有21家企业入围,法国有4家企业入围。纵然这个榜单的数据不一定全部准确,但基本能反映出,汽车产业最为关键的零部件环节基本被外资企业所垄断。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零部件企业约有1万家,外资背景的企业(独资45%,中外合资55%)占规模企业数的20%,但占据市场份额达70%以上;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市场份额不足30%,其中90%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我国现有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储备,难以支撑整车企业品牌向上突破。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能力弱、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不能满足汽车要求等现状,已经成为自主品牌未来发展的瓶颈。
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怎样才能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说:“没有强大的零部件产业,难以实现真正的汽车强国。日系、德系、美系品牌称霸全球汽车市场,他们背后都有强大零部件企业在支撑,如丰田背后有电装,通用背后有德尔福等。”而中国自主品牌的背后又有哪些零部件品牌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记者 张海燕)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