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售后服务环节的各种投诉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
前不久曝光的汽车售后过度维修、小病大治等问题,虽然网上也有反驳的声音,认为是“钓鱼式执法”、“代码无法确认点火线圈松动与损坏”等等。然而,即便报道存在漏洞,也不能掩盖汽车售后环节存在普通的过度维修或者“小病大治”的现象。
如果一组报道不能说明问题,那么,从中消协的数据也显示,汽车售后服务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其中之一便是维修保养价格不明示、不透明、配件只换不修、过度保养、不能一次性解决故障、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并且售后服务态度强硬、野蛮,致使矛盾不断升级。
广东省消协报告也指出,汽车售后损坏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严重。其实,记者也接到过类似投诉,某品牌经销商便存在过度保养的情况,同一辆车更换变速箱油,同一个城市三家不同4S店,所使用的变速箱油量不一,相差最大价格达300多元。
为何汽车4S店会出现这种“小病大治”的现象?
汽车流通环节中,汽车经销商是接触市场的第一线,能直接感受到市场的“春夏秋冬”。
如今,汽车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一方面是市场增速下滑的挤压,另一方面则是厂家冲量而拼命压库。4S店靠单车销售挣取利润的年代已过去多年,单车亏本销售已成常态。
卖车挣不了钱,那该怎么办?靠售后利润来维持运营。在此背景下,售后自然成了4S店的“利润奶牛”。
在利益的驱使下,凭着汽车专业知识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很多4S店免不了出现过度保养、小病大治等现象,为的是利益最大化!这样一来,保修期的车辆可将成本转嫁给车企;已过保修期的车辆,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既可多挣点利润,又可尽早完成车企下达的零部件任务。
那如何彻底改变这种现状?靠媒体这种打一拳的做法,无法彻底根治。如果没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合理地分配整个汽车流通链条各参与方的利益,这样的状况很难得以改变。风声一过,又会一切照常。
要改变现状,要先从主机厂与4S店之间的不平等地位着手,对利益链条重新配置。与此同时,加强对4S店的欺客行为的监管,包括设立黑名单,加大处理的力度。一张一弛,从各个环节彻查4S店售后小病大治的问题。
(郭小戈)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