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北汽自主“逆生长”的背后:通吃全产业链

//www.workercn.cn 2015-04-09 09:55: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在国内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连续数月下降的形势下,北汽自主品牌汽车反而实现了“逆生长”,全年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销一举突破5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90.8%。
  市场表现强劲有力,离不开北汽集团对自主研发的深耕和努力。从北汽以两亿美元收购SAAB核心知识产权,到戴姆勒投资入股北汽股份12%的股权,为北汽自主品牌业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再到北汽绅宝系列的成功研发,这些都与北汽整合资源、技术“造血”模式的实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前,北汽自主品牌在实现高端化的道路上,又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技术血液”。由北汽和MBtech(奔驰技术)合资成立的“北京北汽德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德奔”)签约仪式在北汽产业研发基地举行。
  合资车企中外双方成立研发中心在业界并不是新鲜事,但大都为合资品牌或者合资自主品牌服务,说到底仍是外方主导,但北汽德奔的成立,预示着北京汽车踏上了一条探寻自主品牌技术提升的特色之路。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双方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提升北京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的开发能力,推动北京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实力的提升。合作双方强强联手,未来必将实现双赢互惠、协同发展。”

  徐和谊把这次合作总结为“整合国际资源,为我所用”,“不能光靠自己干,别忽悠、别任性”,他认为北汽走自主品牌国际化的道路,就应该“和其他家路数不太一样”。
  根据合资协议,在新合资公司中,北汽持股51%,MBtech持股49%。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德国斯图加特设立办公室,业务范围涵盖汽车工程、制造工程、前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未来,“北汽德奔”将作为北汽最为重要、最高水平的技术科研中心,负责自主品牌高端车型的整车设计、新能源车型开发、前瞻技术的本地化应用,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的整车设计工程技术中心。
  “北汽德奔的成立会解决自主品牌在研发上长期突破不了的一些短板。”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峰说,“目前,自主品牌有两点与国外品牌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传统技术方面,如NVH噪音控制、操控、制动动态性能等;二是新技术方面,如智能化、轻量化、低碳化、电动化。”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面对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北汽与合作伙伴一起来做,既可以解决现在自主平台开发的技术来源和技术能力瓶颈,同时也能逐步地培养一些对汽车产业发展有贡献的人才。
  今年3月,北汽旗下首款都市SUV绅宝X65上市时,徐和谊在发布会上为该车定下了月销过万辆的目标。据了解,2015年,北京汽车将会投放6款新车,包括绅宝X65的四款SUV、定位公商务市场的D80、绅宝CC轿跑,此前宣布的可以“秒杀”特斯拉的新能源车型,也将在今年的北京市场出现。
  一年投放至少6款新车的底气和信心,来自北汽德奔的技术支持。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顾镭认为,北汽德奔的技术服务首先将进一步提升北汽对奔驰技术的转化能力;其次,还将成为未来SAAB技术消化吸收再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为绅宝产品注入更高的技术含金量。“在汽车的低碳化、轻量化、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MBtech有很多技术积淀,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鼓励各大产业抓住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机遇,用互联网驱动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作为国内五大汽车集团之一,北汽在若干年前,就已经开始从研发制造、商业模式、品牌运营等各个方面,为企业植入互联网的基因,进行深层次、大范围的全面变革。比如与京东达成了合作协议,开展电商合作;与乐视商讨合作生产互联网汽车;通过与富士康合作,成立了电动车租赁公司,开创了国内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
  据了解,2015年,在“北汽梦”战略基础上,北汽根据互联网经济兴起、首都确立新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出台的新形势,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提出了“北汽集团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型”的发展战略,以服务业比重的提升,突破制造业利润的天花板;以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突破汽车行业现有发展路径的束缚,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
  “中国能否成为汽车强国,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有没有世界级的汽车品牌。”徐和谊认为,这必须依靠自主品牌来实现。打造自主品牌要拥有核心竞争力,第一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第二要拥有独立的品牌,第三要拥有完整的技术、生产、质量、销售体系。从技术研发到销售终端,北汽集团基本完成了原始的全产业链布局,开始进入“品牌焕新”的历史阶段。(记者 钟天骐)

编辑: 周璇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