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买得早,媳妇娶得比人好”。近来,一句中美合资汽车企业销售广告语席卷了湖南农村,有人按捺不住真的买了一辆小车回来。随着农村道路在农村不断生长延伸,汽车越来越成为象征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被越来越多在乡村生活的“丈母娘”和姑娘所看重。
事实上,这一状况在十年前几乎都是不能想象的。在位于湖南中部的娄底市石牛乡,乡长谢威明告诉记者,没路的时候村里的竹子等木材出不去,村民挣不到钱,农村修房、娶媳妇、嫁女也很不方便。
2003年开始,中国起开始实施旷日持久的全国性、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根据中国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中国交通运输部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工作目标。
在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中国农村社会力量也被调动起来,曾经备受出行之苦的农村群众纷纷出钱出力支持道路建设。与谢威明家距离大约120公里的衡阳市风石堰镇田家冲村,人均年纯收入不到1000元,村民平均每人集资600多元,打通了出村路。而在邻近的衡东县高湖大胜龙村,一无儿无女的农村“五保户”,每天吃的是救济粮,仍将省吃俭用的800元捐给村委会用于修建村公路。
变化是明显的。经过努力,到2013年,中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78.5万公里,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到99.97%和99.70%,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道路修建后,从未走出大山的老人们,拄着拐杖坐上班车进了城,曾经无人问津的野菜野果变成了争相抢购的绿色食品,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世外桃源”成了热门旅游景点,那些遍布其间的农家饭庄、农家旅馆、农家采摘园,吸引了众多游客,一些曾经因无路而贫瘠的山村因有路变得富有。
当然,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优点,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每年过年从城里驾车返乡过节的人们开始抱怨,农村的路特别容易堵车。这些“有车一族”总是觉得道路太窄、交警太少、别的车子不守规矩,加油和维护保养等也没有城里方便。而没有车子的人更多的是艳羡农村公路上驾乘着轿车、越野车的人们,希望早日以开新车来证明自己也是“成功人士”。
“注重身份的提升,将汽车消费作为‘符号消费’,本身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何玉宏表示:“但车子其实只是通行工具,随着经济发展,这种朴实的观念也许会逐渐回归社会。”
而在驾龄达30余年的老师傅王志看来,一些驾车的“新贵”们逃离了城市的双黄线、摄像头、无处不在的交警之后,他们在农村驾车十分放肆,不守规矩让人不满。“现在农村的集镇特别容易堵车,除了道路设计的原因,很多人没有把交通规则内化为自觉行动是关键。” 王志气愤地说,“车子多了,人们更应该守规矩。”
湖南省娄底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朱忠义认为,农村车辆的增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他个人对交通规则的逐渐深入人心表示乐观。去年春节,娄底市多地就将部分交警从城里调派到农村进行交通疏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保道路安全顺畅,民间力量也被调动起来。手中一把尺,证件身上挂,衡阳市木山村村民李解元当“官”了。2009年,衡阳市木山村开展连村路工程建设,李解元被村民推选为村民监督员,一本“乡村公路工程质监员”成为他最值得炫耀的资本。自家的事顾不得管,也要每天拿着尺子去量量路面的厚度、宽度,即使是修好的路也要再拿锤子去敲一敲、砸一砸。
“修路之前,我已经参加相关培训了,也知道了什么是质量监测,还有怎么个监测法。”李解元挺着胸脯告诉记者,“这些路涉及到全村人的利益,我可不能大意。”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