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动车界比亚迪销量虽高,特斯拉却是传统车企大众、奔驰等扬言竞争的对象。大众品牌就表明态度,在中国市场的帮助下,到2025年其电动车销量可达到100万辆,且能够很快赶超特斯拉。
中国电动车市场潜力诱人
大众品牌CEO迪斯指出,I.D.系列电动车的产品力不输特斯拉。截止至目前为止,大众已在巴黎车展等展台上陆续展出旗下三款电动概念车,分别为I.D.,I.D. BUZZ和I.D. CROZZ。2017年年底该车企便会决定它们的设计、技术参数和关键配件来源,进而在2020年推入市场。
而且迪斯认为在华合资企业和中国市场将会助大众一臂之力。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去年累计销量为351,861辆。这为对中国依赖颇重的大众提供了广大的潜在市场。大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参配、图片、询价)赫兹曼3月份对中国电动车市场潜力进行了评估,经历四年发展后,到202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年销量将增长60%,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600万辆。
去年,大众品牌把五成销量都放在中国市场,交付销量同比攀升14.0%至299.9万辆,占比达到50.1%。这一比重不仅强调了中国用户对大众的支持,也反映出该品牌对单一市场倚重程度过高,随之面对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第一季度其在华销量下滑,拖累全球整体销量,就直接将这个风险摆在了台面上。
但大众并不会放松中国市场,并且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该品牌面临的挑战更为艰难,不得不寻求新的蓝海市场,维持增势。于是深入中国市场,打造贴合该市场消费者的电动车对于大众实现销量目标至关重要。
依据大众集团发布的财报,一汽-大众去年交付量为185.4万辆,同比攀升13.5%,由此实现408.75亿欧元的营业收入和55.46亿欧元的税前利润。由于利润下滑10.1%,去年该合资车企的利润率为13.6%。上汽大众共计交付194.9万辆,创造营业收入260.64亿欧元和税前利润45.89亿欧元,利润率为17.6%。
这两家合资企业,尤其是上汽大众的赚钱能力可与保时捷相较。上述数据也意味着凭借自身业务生成的现金,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就可为2017年运营投入40亿欧元的投资额,为大众品牌发展电动车提供资金支持。
超越特斯拉
特斯拉虽不是在华销量最高的电动车制造商,但却是中国自主品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的劲敌。特别是特斯拉国产传闻不断,更为中国品牌及寻求新增长点的跨国车企施加了重重压力。
凭借Model S电动轿车和Model X跨界车,特斯拉将自身打造成为高端电动车制造商。但过高的售价打消了大众化消费者的积极性。特斯拉开始加码低价入门级车型,推出一款Model 3紧凑型电动车。该车起售价为35,000美元(约合24.2万元)。Model S启动预定后就收到30多万份订单,推动特斯拉迅速进入主流市场。CEO马斯克指出,Model 3的推出将助力特斯拉到2020年实现50万辆,2025年100万辆的销量目标。
大众也看到特斯拉定位的转变,迪斯在品牌年度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特斯拉原本的定价确实很高,但它正转向较为低端的市场。借助新的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我们希望可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大众将为市场引入低于3万欧元或美元的电动车,当然也会推出更为高端的车型。”
虽然特斯拉已经占有一定市场,但迪斯表示对大众在华实力很有信心,特别是在华安排投产后,大众电动车的售价要低于Model 3,到时就可凭借品牌效应以及较低的售价抢占当前已被特斯拉及其他车企把控的电动车市场。
SUV已经深得中国用户的欢心,那么电动SUV将更有机会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因此4月份亮相上海车展的I.D. Crozz SUV概念车自2020年起将成为大众在华的核心电动车车型。与特斯拉相同,大众制定了2025年百万辆的销量目标,那么它在赛跑中能否领先全看其产品表现。
迪斯指出产品和资金是大众坚信能够超越特斯拉的原因。“我们的定位更贴合市场需求,而且合资企业的体量又确保大众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为了使一般消费者都可负担得起电动车的售价,大众决定不会如同宝马那般使用轻量化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来减轻重量和延长续航里程(参配、图片、询价)。
大众研发总监Frank Welsch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动车能够实现动能的回收,因此轻量化带来的性能和效率增益对之而言并不如对内燃机那般重要。碳纤维材料并不是必需品,成本又较高,所以我们放弃了这一材料。”
2020年左右大批电动车将涌入市场,大众能否依持自身的品牌效应和电动车攻势,撑起中国市场,还需看大众电动车的产品力和未来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