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反垄断之手"伸向售后 政策执行力遭质疑
汽车业反垄断大潮正不断深入!
10月8日,交通运输部官网消息称,八部委联合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汽车生产者公开所售车型的维修技术信 息。无独有偶,10月9日,筹备4个多月的《汽车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迎来最新进展,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召开第二次《指南》起草会议,并称草 稿本月底就将完成。
面对上述政策风向,北京市某4S店销售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尚未对这两项政策给予过多关注,目前的压力主要还是来源于车市整体滑坡。”
尽管政策出台的初衷是要彻底打破汽车行业的垄断问题,然而由于产业格局已定、消费习惯养成等问题,短时间内政策或不能完全落地。
执行力存疑
“很遗憾,政策已经来迟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售后服务领域专家表示,“在产业格局已经稳定、消费者思路已经定型、行业发展呈现新趋势的时候,出台这样的政策实际很难执行。”
对此,上述4S店销售负责人表示赞同:“政策推行本来就需要周期,如果有关部门在车市爆发之前率先定调的话,可能尚有落地空间,但目前车市正趋于稳定,消 费者的选择会愈发谨慎,此时改变消费思路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即便政策落地,实现了信息公开、渠道开放,也尚有三包这道门槛,因此我们还是认为不会受 到太大影响。”
其所提到的“三包门槛”,即《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指出,“因消费者未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维护、修理产品,而造成损坏的”属 于“十不包”范畴,而各个厂家目前对此事的界定并不一致。上海某4S店售后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品牌的厂商规定,只要车主未按厂商建议到4S店做定期 或定里程保养,就会取消其部分或整车的三包服务。据我所知,有这样要求的厂商占绝大多数。”
换言之,即便车辆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大部分消费者也不会冒着三包被取消的风险去二级经销商或快修店进行车辆维修。
像《办法》一样,涉及销售垄断的《指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位接近梅赛德斯-奔驰的人士告诉记者,今年4月奔驰被罚之后,已经在销售渠道方面完全放 开,但消费者仍然是在4S店选购车辆,客户分流的情况非常罕见,主要原因很有可能是消费者已形成思维定式,导致二级经销商在没有客户资源的情况下不能影响 主体消费市场。
打破垄断?
“若反垄断政策能够严格贯彻,无疑将更好地规范汽车市场,让汽车交易更有秩序。”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如其所言,虽然两项反垄断政策执行的具体情况现在仍然不得而知,但政策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契合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需求。
根据《办法》,汽车生产者应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无歧视、无延迟地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不得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排除、限制竞争,封锁或者垄断汽车维修市场。
此外,对于信息备案的时间和惩治措施,《办法》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汽车生产者应在今年年底前,向交通运输部备案其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有关信息,包括 汽车生产者基本信息等,并按年度向交通运输部报告本企业维修技术信息公开情况。若汽车生产者未及时备案、如期更新汽车生产者有关信息,未按照规定目录和要 求有效公开维修技术信息,未按照规定方式、途径公开维修技术信息,或信息公开系统功能和服务能力达不到规定要求,交通运输部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责令 其整改。
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处长孟秋表示:“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会从根本上打破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后市场人为的分割和技术壁垒,为各类汽车维修企业提供获得原厂技术支持的平等机会,从而带动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这一立意上,《指南》亦然,虽然现在仍然处于起草阶段,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指南》将涵盖目前已出现的全部垄断问题,并对即将出现的问 题做出预案,另根据10月9日召开的第二次起草会议,其或对新车推广期、老车清库期特殊情况设立“豁免期”,让厂商在不违规的情况下掌握一定的主动权,以 实现更平顺的过渡期。
缓慢落地
虽然业内人士目前对《办法》与《指南》的执行力持保留意见,但两项政策的出台至少对企业与4S店的行为做出了更多规范,即便资源配比不能实现100%的公 平、三包壁垒仍然存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肆意抬价、消费者完全无法享受知情权等问题。“厂商与4S店的话语权降低之后,其利润压缩不无可能,只是进程 可能会比较缓慢。”崔东树表示。
“即便不能在短期内直接获益,政策也至少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如果其他形式的经销商和维修店能够长期推出比较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和优惠,也不排除成为首选的可能性,只是我们的观望期可能会很长。”一位车主如是说。
即便政策不能立刻对行业产生大规模撼动,也将以微小的变化引领一场缓慢的变革,若有关部门能坚持推行的力度,则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形成一股“暗涌”,而二级经销商和维修店所期待的,正是这种“蝴蝶效应”。
“我们已经预料到,政策出台之后,落实工作会存在很多困难,但在相关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工作的开展,一定会对汽车工业逐渐产生影响,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孟秋说。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