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大国工匠-正文
全国劳模王阳:任时代变迁,学习、坚守与传承的精神不变(图)
//www.workercn.cn2016-05-10来源: 国际在线
分享到:更多

全国劳模、现任航天科工三院111厂数控车间车工班长王阳。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任务,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已连续走过了十余年的光辉历程。每一次任务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证明,同时更是“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完美结合的成果。因为它不仅需要高度自主的设计与研发,同时也需要高度精密的制造与安装。每一次任务的成功,既汇聚了科研人员的智慧,也凝聚着制造工人的心血。全国劳模、现任航天科工三院111厂数控车间车工班长王阳,从1997年起参与“神舟飞船”关键部件的生产工作,至今交付的超过6000(套)件产品全部一次交验成功,从未出现质量问题或延迟交付。高科技时代的当下,被称作“车工大师”的王阳,仍然秉持着30多年一贯的“学习、坚守与传承”的精神。

  学习

  王阳1985年从部队复员时,二十岁出头,仅有高中学历,按他自己的说法,他入厂时只想“有个工作”,而成功是因为“遇到好师傅”。

  王阳说:“当年我16岁当的兵,20岁到企业,就想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听父亲一句话就进了我们厂,也非常幸运,给我分了一个好师傅,是当时航空航天部的劳模,从传授技艺来说吧,别的师傅是传点留点,但我的师傅是毫无保留。刚出徒不久,师傅让我加工一个军品零件,当时觉得非常自信,师傅拿着我的产品看了半天,当时就摔地上了。师傅对产品就是精益求精的,对我也是非常苛刻的。这对我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但实际上,除了跟师傅学艺,王阳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机械加工专业大专班的课程,并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当中进行创新,在加工国家某战略型号关键重要件壳体时,他建议修改原有工艺规程,使工效提高一倍。近年来,他攻克生产难题26项,实现技术革新29项,33项技术成果被纳入工艺规范进行推广,获得国家专利3项。在三十年车工生涯中,他摸索总结出具有自己特点的加工操作法,确保了每一项产品加工一次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创造了连续21年无废品的记录。

  王阳说:“有句老话叫: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工作中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得翻阅书籍,和别人探讨。学无止境,虽然说我工作31年,但是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永远都有学不完的知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