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大国工匠-正文
最美职工顾秋亮:给“蛟龙号”装眼睛的“顾两丝”(图)
//www.workercn.cn2016-05-0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虽然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顾秋亮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当了一辈子钳工,因为“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成功,他得以有机会以“大国工匠”的荣耀现身。当年,他是“蛟龙号”的装配组组长。

  61岁的顾秋亮,已经在无锡中船重工702所工作了44年,他目前的工作任务是,参与一台新型潜水器的装配,同时,带出能够接班的徒弟。

  前些天,记者在702所的装配车间见到了顾秋亮。因为长期手握锉刀,加上还要用手感觉加工面,顾秋亮的手掌硬而有力,而指纹却模糊不清。“现在我用指纹打卡都有点麻烦了。”这位老钳工笑着调侃。

  “顾两丝”是怎样练成的

  深海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两个“丝”(一丝等于0.01毫米)。顾秋亮带领装备组实现了这个精度,人们都喊他“顾两丝”。

  顾秋亮成为“顾两丝”,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1972年,17岁的顾秋亮高中毕业后进入702所当钳工。一开始觉得很苦,住在所里,1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师傅的耐心,加上自己要强的个性,终于让他静下心来练习基本功。

  “平面锉平”特别费时费力,站得腿麻,锉得手酸。一块10厘米厚的方铁,花几个月才能锉磨成5毫米厚的铁片,每个角面上量起来都要厚薄均匀。“那段时间,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住。”白天练,晚上下班后接着练。一边锉着,一边琢磨,锉完了十几块方铁,用断了几十把锉刀,两年后,终于满师。他手上的活儿也开始有了灵性,做的工件得到了师傅的肯定。

  一些工件机器加工后,还要手工锉或磨,否则精度达不到要求。而要将金属锉磨到“丝”的精度,对手上控制力的要求极高,顾秋亮打了个比方:就好像拿着一碗水去跑步,既要快,又不能让水泼出来。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