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大国工匠-正文
最美职工顾秋亮:给“蛟龙号”装眼睛的“顾两丝”(图)
//www.workercn.cn2016-05-0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给“蛟龙号”装眼睛

  2004年,“蛟龙号”开始组装,顾秋亮被任命为装配组组长。他和同事们最大的挑战就是确保潜水器的密封性。

  深海水压大,要求载人潜水器所有密封面的装配精度必须控制到几丝,才能确保潜水器在深海里既不漏水,又能缓冲巨大的水压。

  对于人体来说,眼睛是最为娇嫩、精密的器官。而潜水器载人舱的观察窗就是“蛟龙号”的眼睛。观察窗的玻璃异常“娇气”,不能与任何金属仪器接触。因为一旦两者摩擦出一个小小的划痕,在深海几百个大气压的水压下,玻璃窗就可能漏水,甚至破碎,直接危及下潜人员的生命。因此,安装载人舱观察窗的玻璃,也是组装载人潜水器里最精细的活儿。

  在整个试验和装配过程中,顾秋亮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除了依靠精密仪器,顾秋亮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判断,靠眼睛看、用手反复摸,最终使球体跟玻璃的接触面达到70%以上,达到了密封性要求。

  2009年至2012年,顾秋亮作为“蛟龙号”海上试验技术保障骨干,全程参与了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4个阶段的海上试验。即使船在大海上摇晃着,顾秋亮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整光滑,平面度依然能控制在两丝以内。

  用工匠的手将图纸“落地”

  设计和图纸最终需要顾秋亮这样工匠的双手来“落地”,否则“蛟龙下不了水,嫦娥上不了天”。

  “蛟龙号”首席潜航员叶聪说:“只要看到顾师傅在船上,我的心就踏实了。”那些日子,即使外面雨下得很大,顾秋亮依然在船甲板上忙个不停。

  载人潜水器上7个耐压罐的装配要求也非常高。装配时,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紧的话密封圈会被压死,松的话设备会漏水。顾秋亮绞尽脑汁,做了一个定量的厚度,采用2毫米的松紧度,使问题迎刃而解。

  在参加“蛟龙号”7000米海试时,顾秋亮的妻子被查出肿瘤。船上同室居的高级工程师姜磊说,顾秋亮本来是船上的“开心果”,但那一次看到他流泪了。因为船在海上,电话不通,顾秋亮只能等待。半个月后,顾秋亮得到消息,肿瘤是良性的,他心头压着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被搬开了。

  “360行,行行出状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状元。干活要动脑子,更要能吃苦。”这个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顾秋亮践行了44年。(王伟 赵宏)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