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王曙群(右一)与同事研看图纸
央视网讯(记者 刘春妍)王曙群,目前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中国航天最年轻的特级技师。
2011年,神州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载着由王曙群团队亲手装调的对接机构,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对接机构装调技术的国家。
2013年,王曙群团队制造的“玉兔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在月面印出了一道深深的中国制造痕迹,为我国航天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现在,他们正全力投入到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任务中,航天“智造”的脚步不曾停歇。
16年攻关 啃下对接机构硬骨头
刚开始接触对接机构的装调时,年轻的王曙群觉得对接成功很容易,“感觉再干个一两年,总能干成的。”王曙群说。没想到,随着研制越深入,一些从未遇见过的技术难题接连出现,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时出了问题都不知从何入手,感觉越来越难,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到底能不能做出来?”他回忆道。
在装配对机构中,12把对接锁是核心部件。为了保证对接、分离成功、各个舱室的气体不能泄露、舱与舱之间必须“天衣无缝”。而要对接时保持平稳,不能有剧烈的晃动,那这12把锁就必须要做到同步紧锁、同步分离,才能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在茫茫的宇宙中实现对接,就好比让一个人蒙着眼睛去握另一个人的手。”王曙群形象的比喻到。在调试初期,王曙群发现试验结果与设计出入很大,而且各种偏差毫无规律可循。这个技术难题犹如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经过300多天的反复试验与摸索,最终王曙群团队提炼出了钢索紧固螺母的旋转角度与钩间距、钢丝绳张力以及绳轮角度之间的变量关系,一举解决了困扰对接机构团队近两年的对接锁系同步性协调难题。
“在调试装配后期,我们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设想各种恶劣情况,再不断做模拟试验,一定要让对接任务在各种恶劣情况下都能完成。”王曙群说,他和团队将每一项测试都做到了极致:对接机构中有10大类31套单机需要经过热循环试验的考核,1套单机试验需要37小时,王曙群带领团队连续做了31次37个小时的试验。与其他行业不同,企业第一考虑是成本问题,而航天工作永远考虑的是万无一失。
2011年11月3日凌晨,由王曙群团队生产的对接机构在茫茫太空中圆满完成了神八与天宫一号的第一次拥抱。“这距离我们开始研制对接机构已经过去16年了,我们就是用一个个‘希望’不断诱惑自己,坚持了下来。”王曙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