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大国工匠-正文
王曙群:做航天人,脑洞就要开大些(图)
//www.workercn.cn2016-07-27来源: 央视网
分享到:更多

  多了一点502 辛苦排查半个月

  每一个工作区都有这样一个牌子时时提醒工作人员做事要细致

  在航天制造的过程中很多小细节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在王曙群他们看来,已经发生过的问题很容易知道怎么做,最难的是那些不易被发现、不易被排查,危险却很大的小细节。

  在对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部件体实验时,王曙群发现在低温下某一个点的时候位置传感器信号发生不稳定,团队就从材料、设计、安装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还是一无所获。后来与生产人员沟通才知道,生产人员固定螺丝钉时,在簧片上点了一些502,但是量多了一点流淌到簧片表面,簧片增加了一点厚度。

  “这一点点厚度就影响了簧片在不同温度点的屈服力。”王曙群说,簧片压在圆柱体上的压力虽然只有几牛米,但是压力大的时候在工作中会产生磨削,改变一点点簧片力的性能,实际上就是改变了接触力,信号就会不稳定。“它在低温30度的时候不反应,低温40度的时候反应,到了低温50度的时候又没问题了。现在回想问题比较简单,但当时我们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什么都怀疑。前前后后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知道有这样一个操作细节,我们才会往这里去想。”他说。

  “做事有依据,做事按依据,做事留记录”。如今在王曙群的工作室、实验室,处处都能发现印有这三句话的工作标语,这是团队在不断失败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

  脑洞就要开的大一点

  “如果是以前,来了记者我一定宁可去实验室搞研究。”说起自己的变化,王曙群坦言自从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后,他现在想得更多的是要要学着交流沟通、释放自己,只有自己成长了才能带动其他人。

  通过从一线基层挑选既有能力又有经验的员工,王曙群带领“航天空间机构工作室”团队,把每一次遇到的问题形成总结经验,固化成书面材料,编制成青工培训教材,把自己的绝技绝活传授给别人。他先后完成了论文15篇,申报专利5项,负责编制的火箭导弹总体装配工的教材,成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火箭总体装配工高级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专业技能培训的教材。

  三年来,通过实训基地的平台,为企业培新了42名高级工,17名技师。

  从闷不做声搞研究,到努力突破自我主动走出去交流;从一名扭螺丝的小技术工,到中国最年轻的特级技师,王曙群说看似跨度很大,但最终还是源于一句热爱。

  在选择团队成员上,王曙群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一名航天人,认同航天文化,才会去热爱这份工作,只有热爱了这份工作才会有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会去坚持,有了坚持才会去创新,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过去我们看科幻电影觉得很遥远,但是你回过头来看看二三十年前拍的,有多少现在都实现了,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做航天人,脑洞就要开大些。”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