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国工匠】铁路线背后的设备“创新专家”
光明网讯(刘超)年关将近,春运的大幕即将拉开,在繁忙的春运铁路线背后,有一批人在铁路线两旁默默为回家的人们保驾护航。“这几天是这一季大修的最后几天了,我们为春运做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了。”信恒均告诉光明网记者,作为一名宜昌铁路线上的机械修理工,信恒均每天的工作就是维护铁路、修理相应的机械。
接受采访时,记者注意到信恒均双手略显局促的交叉放在桌上:老树皮般粗糙手面密布着一些黑色的褶皱,十指关节凸出,据他所说,这其中的两个手指已经不能弯曲了:“其中一个现在里面还有一条钢丝呢。”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双双“难看”的手保障的铁路的安全运行,为“中国速度”的诞生与成长保驾护航。有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铁路里程已经达到12.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
“我们的‘战场’就在铁路线上,保养的不到位就是我的失职,更会是我的耻辱。”
“土办法”的大功用
“手难看点没啥,只要没废掉就还能干,真正让人心疼的是费钱、费时和浪费人力啊。”常年与机械、钢材还有机油打交道的信恒均,手上布满了细小的伤口,“每天进出宜昌东站的列车多达188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铁路的养护工作,时间丝毫浪费不得,这可关系着铁路的安全与准点运行”
1988年高中一毕业,信恒均就进入了铁路系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铁路上的养路工人,“其实要说起来我们家算是铁路世家了,我的爷爷就是一名铁路后勤工人,我父亲是一名铁路警察,我当铁路工人是料想中的事。”
1995年,信恒均开始从事铁路养护设备的维修工作,一干就是21年,在专业20多年里,他完成了36项技术改造,节约养护成本以及创造效益数百万元。
“有些改动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些‘土办法’,但就没有其他人想到或者说愿意去想。” 宜昌东线路车间党总支书记张登清很是感慨,“这些办法虽然看起来‘土’,但是作用一点不比那些花大价钱引进来的设备小。”
道岔也就是铁路线上俗称的“岔路口”,可以让火车从一个轨道驶入另一个轨道,可以想象,这一段交汇的轨道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路段之一,其中道岔翼轨的打磨更是对火车的平稳同性有重要作用。
“我们一般都用角磨机人工打磨,但是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还不高。”信恒均指着铁轨上两侧说,这样的打磨只能打磨翼轨的表面,侧面还有靠近边缘的一些地方打磨不到,设备的质量也就难以控制。
“国外倒是有相应的翼轨打磨机,但是一台就需要12万元。”信恒均听了价格大感肉痛,“有了12万能多干多少事啊,难道非得花这冤枉钱吗?”
好自己琢磨的信恒均找了一台旧的角磨机整天在一旁敲敲打打,其他工友看了都很好奇他在干什么,“我做出来了!”工友们的好奇心很快得到了满足,信恒均在调整了绍伦天的构造和方向之后,终于用手中现有的设备自己组装出了翼轨打磨机。
“我就说这12万可以省下来嘛。”信恒均很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