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总工会主席范叶华的“身份”总是不停地转换。她是职工眼里值得信赖的“范主席”,是“快乐学堂”“小候鸟”心里可亲可敬的“范校长”,是“弯腰一秒”公益团队里走在最前列的“范大姐”。
“身份”转换的背后是思路的转变。在全面推进基层工会改革的探索实践中,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命题下,镇级工会如何发挥与职工联系最紧密、与基层关系最直接的纽带作用,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长安镇(高新区)总工会在共识、共鸣、共振中找到了能量进阶的途径。
“小候鸟”和他们心中可亲可敬的“范校长”。
一个共识:做细做实“关键小事”
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有的孩子甚至说不清自己的家乡在哪,但这个暑假里,他们知道了中国有一条大运河,海宁有名闻天下的钱江潮……
说起这所被全总女职委命名为全国工会爱心托管班的“快乐学堂”,满心的欣慰写在“范校长”的脸上。
去年夏天,范叶华在走访盐仓片区一家企业时,公司老总正被一件看似寻常的小事折腾得焦头烂额。公司里一名技术骨干提出要请一个月假,原因是他孩子放暑假从老家来到了他身边,需要陪伴照顾。关键岗位关键员工要请整整一个月的假,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公司老总无法接受。然而对方的态度也异常决绝:不准假,宁可辞职。如此一来,双方都没了退路。
范叶华的这次走访正是时候。2016年,镇总工会整合社会资源,挖掘志愿者、爱心单位的潜力,在镇上开办了一所暑期公益学堂。去年暑假,“快乐学堂”“长安班”和“盐仓班”同步开办,企业技术骨干和老总这对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轻松化解。
“做群众工作,就体现在落实一件件具体的‘关键小事’。”范叶华说,提升基层工会的服务力,需要在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找到切入点、发力点。“快乐学堂”开办5年来,从起初单纯保障“小候鸟”暑期安全的托管班,逐渐演变成一个孩子们学习、交流、成长的舞台,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有陪伴、有欢乐、有收获的暑假。
把工会工作的重心落在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关键小事”上,是长安镇(高新区)总工会的共识。
在长安镇年轻职工眼里,最期待的一件事莫过于覆盖全镇的篮球联赛,这是属于长安人的CBA。镇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宋鹰是联赛的发起者、组织者。他告诉记者,相比于城市,乡镇、开发区文体设施相对匮乏,为年轻职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活动平台,同样是件“关键小事”,篮球联赛的举办为年轻职工提供了展示球技、联谊交友的平台,也激励了拼搏精神、团队精神。每年赛季到来之际,从场上的热烈气氛,就可以感受到这件“关键小事”办得多么得人心、接地气。
一种共鸣:深耕厚植“和谐底蕴”
长安镇(高新区)总工会“范大姐工作室”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工会一系列公益志愿行动就是从这里一步步走向职工群众。这一系列活动始终牢牢围绕一条中轴线——共创和谐。
工会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深刻的阐述: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范叶华认为,这些工作关键就是要把握好“和谐”这一核心要义。工会组织开展的公益志愿行动旨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善和美”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出去、辐射开来。
每月下旬的周日下午,“范大姐”和工会志愿者都会准时出现在长安镇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洗头理发,和老人们聊天谈心。他们给这项活动起了一个温馨的名字——“我孝您笑”。在范叶华看来,创建和谐社会,最生动、最直观,最能形成共鸣的方式体现在一个“孝”,由此及彼,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参与社会治理,关键在基层,源头在和谐。每天,“范大姐工作室”总会迎来不少“客人”,确切地说,所谓的“工作室”更像一个“服务台”。在这里,有为户外劳动者专门设立的“爱心休息点”,有为哺乳期女职工精心安排的“妈咪小屋”,有本着有事好商量、化解劳动争议的调解室……“零距离”“一站式”服务,深耕厚植“和谐底蕴”,让每个人感受到了和谐的温暖和力量。
一场共振:投桃报李“能量进阶”
每周六,“范大姐”总会带着她的公益团队,穿上红马甲,提着垃圾袋走街串巷,这项行动叫“弯腰一秒”,从2012年到现在已坚持了整整8年。起初时,见到这支“红马甲”,有些人不以为然,“看,作秀的来了。”但范叶华并没有因此半途而废,渐渐地,“红马甲”的队伍越来越大,手里的垃圾袋却越提越小。当初满腹质疑的旁观者,变成了走到一起的践行者。
有一个细节让人尤为感慨,在这支公益团队中,有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此时,他们的孩子或许正坐在“快乐学堂”的教室里听老师讲故事、学美术。他们是工会服务的受益者,也是工会活动的参与者,投桃报李的反哺,使能量在进阶中惠及彼此。
说到“快乐学堂”,陪伴孩子度过暑期的也是当地的志愿者,他们中有老师、乡贤、大学生……他们的加入,是“范校长”开办“快乐学堂”的信心所在。
推进基层工会改革,要在“破四缺”上下功夫,其中缺编制、缺人员是最普遍也最棘手的问题,范叶华通过公益活动和工会工作的嫁接,发挥“范大姐工作室”的影响力和“共振效应”,拓宽了工会工作、工会活动的参与面,如今常年参加各项工会志愿活动的群体多达数百人,有了他们的参与,范叶华有了下活工会工作“一盘棋”的实力和底气。(记者 阮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