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严:一句“为国争光” 他用了近40年
从业余健身迷、健身房经营者到成为中国健身健美国家队主教练,亲眼见证世界健体赛场升起的五星红旗,59岁的王严整整用了40年。
-
“全满贯”丁宁:人生怎么发球,我都接
丁宁,国乒女队队长。应该说,乒乓球赋予我很好的东西,我希望自己能够把这样的精神和想法,包括看待或者处理事情的一些经验,能够运用到自己未来所做的事情当中去。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从“单兵”引领到“组团”创新 “邓建军们”在路上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工网讯(记者 张秋晨)“技术只有起点,创新没有终点。”这句醒目的话静静地写在黑牡丹(集团)公司“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墙上,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每一个“黑牡丹人”。
“黑牡丹”是80年代中国第一批开始生产牛仔布面料的江南纺织企业。因为那个年代牛仔布面料比较新潮,企业的效益格外的好,每天在厂门口排队等着拉货的卡车一辆接着一辆。
1988年,厂里为扩大再生产花“巨资”360万引进了一批当时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比利时进口纺织机。对于工厂而言,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果这批进口设备利用不好,产生不了效益,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甚至变成企业的累赘。由于当时厂里普通的电工缺乏相应的设备维护技能,企业领导决定从大专院校找三名大中专生,来做这批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以及日常维修的工作。从常州市轻工业学校毕业的农村小伙邓建军便是其中一位。
牛仔布的生产有几大工序,染色、织造、后整理。邓建军在经历了一年的实习期后被分到了染色组,主要负责染色设备的日常维护。
染色设备生产的连续性要求非常高,设备“停车”整个生产的节奏就会被打乱。邓建军说:“那时,三更半夜修设备是常事。当时就住在场内的宿舍里,为了方便晚上修车,厂里把电话线直接拉到了员工宿舍。”有一次,半夜一两点钟,染色设备坏了,邓建军被电话叫醒之后,睡眼朦胧地骑着自行车赶去厂里修设备。
1990年,邓建军做了一件“牛事”——解决染色连续生产不停车。
染浆联合机是染色的关键设备,它负责把白色的棉线染成彩色。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染浆联合机需要更换经轴,换一次经轴必须停一次车,每停一次车就会产生300多米染色不均的废纱,这个问题国内外同行业无人能解。当时刚工作2年还是一名维修电工的邓建军,决心攻克这道世界难题,要把染浆联合机改造成连续生产不停车的“永动机”。他走访了很多业内专家,查阅无数相关资料,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设计调试,终于打破了染色换轴须停车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了连续生产不停车。
在同事心目中,“牛人”邓建军的事迹远不止这一件。
当时行业内有一个世界级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如何稳定控制牛仔布预缩率?邓建军和他的团队为了攻下这个“山头”,苦熬了4个多月,经过无数次测试,把电子技术成功融入到传统缩水机中,终于把牛仔布预缩率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他们自主开发的“染色机在线控制和检测系统”成功应用于所有染色生产线,提高了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填补了该领域的世界空白。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邓建军和他的团队又连续开发出“染液组分在线测试与系统”、“染液添加控制系统”、“在线染液循环流量监控系统”和“自动助剂添加控制系统”4项业内首创的技术。
工作30年来,他通过自学充电,先后获得大专文凭、本科学位、工程硕士学位,从一名普通的青年维修工人成长为新时期产业技术工人创新发展的楷模,成为中国“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据统计,从1988年以来,邓建军带领团队参与的各类技改项目达400多项,解决企业重大技术难题20多项,40多项创新攻关成果得到了有效转化,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80年代组建“电子组”、1999年正式命名为“邓建军科研组”到2009年建成“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再到2012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直到今天成为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年来,邓建军坚持“专、精、创”的工匠精神,不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技术难题,他的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还感染带动了一大批黑牡丹人,形成了黑牡丹独具特色的劳模精神和劳模文化。
在邓建军和科研组全体员工影响下,全公司的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先后自发组织建立了多个“学习研究小组”,黑牡丹的技术团队也从原先的消化吸收创新到自主创新,成功地走向今天的团队集成创新。
从业余健身迷、健身房经营者到成为中国健身健美国家队主教练,亲眼见证世界健体赛场升起的五星红旗,59岁的王严整整用了40年。
丁宁,国乒女队队长。应该说,乒乓球赋予我很好的东西,我希望自己能够把这样的精神和想法,包括看待或者处理事情的一些经验,能够运用到自己未来所做的事情当中去。
罗方顺出生于1974年。由于家庭贫困,他14岁就辍学了。15岁那年,父亲意外身亡,这使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后来,罗方顺只身去广东打工赚钱,在深圳一家食品加工厂干了10年。
“跨界整合资源是符合未来中国‘一带一路’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稀缺资源。”他为中国留学生指明了出路,“你要跟国家政策密切配合,‘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是医疗、能源、城镇化,‘十三五规划’的关键词是体育、教育加文化,这些领域都大有可为,挑选一个与此相关的专业,刻苦钻研下去,回国不愁没有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