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国梦·实践者

郑新龙:把海洋输电科研之脉 强中国电网发展之基

2018-08-26 13:10:15

【中国梦·实践者】

郑新龙:把海洋输电科研之脉 强中国电网发展之基

  8月20日,历时一年半的世界首条500千伏交联聚乙烯海底电缆预鉴定试验在国家电网海洋输电工程技术实验室顺利完成,标志着该型号海底电缆可以正式投入使用并彻底实现国产化。

  作为海底电缆试验团队的负责人,从2009年加入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到现在,郑新龙已经在海洋输电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一线工作了近10年。

  

郑新龙在试验现场。本人供图

  在这10年时间里,面对国内海洋输电领域研究空白的现状,郑新龙参与组建了海洋输电工程技术科技攻关团队,负责过多项海底电缆的国内首试,改变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缺乏系统性研究的局面,在跨海输电工程设计、高压试验研究,运维监测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凭借在海洋输电领域的科研成就,郑新龙先后获得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诸多奖项,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40余篇,被评选为2016-2017年度“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建设海洋输电试验研究基地 迈出“创业”第一步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道路上,能源供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浙江省舟山市东临东海,西靠杭州湾,岛屿众多,海上风力资源丰富。但是海上风力发电依靠自然风,不仅不能提供稳定的电能,如何长距离传输到陆地并接入电网也成问题。

  “其实,欧洲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轻型直流的研究与实践,也就是国内现在流行的柔性直流。”郑新龙说,“我们在2010年就与当时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直流团队一起开展了海岛地区实施柔性直流可行性的前期研究工作,为舟山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郑新龙的办公桌上,放着半根表面泛黄的220千伏海底电缆工厂接头(部分)实物模型,泛黄的部分是海底电缆的绝缘层,是保证海底电缆绝缘性能的核心层。郑新龙表示,6根这个型号的海底电缆输送的电能,就可以支撑起整个舟山市100多万人口的全部生产生活用电。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喆 摄

  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首先要有相应的海底电缆。郑新龙回忆道:“那个时候上海有一个柔性直流项目,用的是30千伏的直流电缆。这个电压等级的产品,与我们需要的200千伏柔性直流高压海底电缆是有差异的。”

  2012年初,当国网公司准备立项进行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的时候,国内仅有上海电缆研究所在配合电缆厂家开发160千伏的直流电缆相关试验。“超高压海底电缆从设计生产到投入使用,需要长时间的型式试验和预鉴定试验来测定其性能和使用寿命。当时我们定位是500千伏,当然首先确保200千伏,为我国500千伏交直流海底电缆开发、工程建设与试验服务。”

  在郑新龙团队的坚持和努力下,国网公司在舟山建设柔直配套试验能力,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专业从事海洋输电工程技术研究的实验基地。

  秉承“攀高峰、接地气”的创新理念

  海洋输电实验基地建成之后,郑新龙和他的团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世界第一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所用的海底电缆的预鉴定试验。

  

2014年,舟山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海底电缆施工船正在作业。国网舟山供电公司供图

  作为考核电缆长期性能的预鉴定试验极为重要,在国内尚无标准的情况下,郑新龙组织建立了柔性直流电缆试验场,编制了直流电缆试验方案,首次在国内开展了200千伏直流电缆预鉴定试验工作。

  “50多公里的电缆在现场试验,其实我们也没干过,但是第一次干还挺成功的。”回忆起这次特殊的试验,郑新龙语气很轻松。但这么大容量电缆的直流耐压试验在国内是第一次,其中艰辛,怕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1 2 共2页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中国队女子小轮车选手张娅儒:夺冠让我更有信心

      推着赛车走下赛道,抬头望了望计时牌上的成绩,中国队选手张娅儒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8月25日进行的雅加达亚运会女子小轮车赛中,张娅儒以39秒643的成绩夺冠,第一次站上亚运会最高领奖台。

  • 游泳收官中日平分秋色孙杨夺个人第四金

    男子1500米自由泳比赛,是孙杨在6天之中参加的第6项比赛。孙杨以14分58秒53的成绩率先触壁。拿到个人在本届亚运会上的第4金后,孙杨也完成了在一届大赛上包揽200米自到1500米自全部金牌的壮举。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陶瓷4D打印发明者吕坚:做研究最重要是原创

      “做研究最重要是原创,我们这个发明是以前没有人实现的,是颠覆性的。”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学讲座教授吕坚带领其团队实现了全球首次陶瓷4D打印,研究成果于8月17日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 邱德生:在冰“疯”时代下坚守品质

    产品成本提升自然带动零售价格上涨,然而,这并非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相反,用“真材实料”说话的雪帝系列很快在中高端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邱德生透露,品质消费乃大势所趋,如今企业一年的销量额中,中高端产品占了四层比例。未来,还将不断研发更多深入人心的雪帝产品,重点布局商超,与跨国品牌一较高下。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