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职教天地

大学教师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

程水源
2018-10-22 15:27:43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深刻的,也是颠覆性的;它既有观念层面的深刻变化,更有存在方式的颠覆性改变,大学也不例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未来的大学将发生全方位的变化。

  面对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不断进步,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观念需要调整,教育理念亟须改变,育人过程与教学方式亟须重塑,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变革,教育应立即行动以应对未来社会的颠覆性转型。

  从教师层面看,未来的大学没有一般意义上传承知识的老师,只有导师和大师。未来的大学可能是由一流学者组成的联合体,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将利用大学的平台、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种资源,同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学者之间的自由组合研究,按照契约精神组建的课题组将会取代现代的院系制度。因此,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承知识者,而是适应定制化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导师和引领时代创新的大师。

  从学生层面看,未来将没有传统意义的大学同学。以美国高校的教育情况为例,慕课如今已进入美国正式高等教育体系通道,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学生完全可以凭借在线教育的平台获取所需知识,拿到课程证书。

  从主客体关系层面看,未来将没有传统意义的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将更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对话,在这一情境下,教师与学生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从教学空间层面看,未来的大学将没有传统意义的教室。网络空间将成为未来大学的主要学习场域,借助VR等虚拟智能工具,学生可以自由进入最有效的学习情境。这一变化将彻底打破传统大学教室的空间与时间局限。

  从大学形态层面看,未来将没有传统意义的大学校园与封闭大学。未来的大学将会是开放的,它是一个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研发社区、创新生态、产学研社共同体。大学将为人们提供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为人们创造一个终身学习和创意实现的环境。

  一场颠覆性的大学变革山雨欲来。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我们必须直面这种变化,必须从自我出发实现角色转型以适应未来的大学,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一是大学教师要对学生有真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是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也是未来大学教师作为导师或大师这一角色重要的内核。只有怀有仁爱之心,对学生抱以真爱,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才能切实履行未来大学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二是大学教师要做人格的示范与魅力集成者。未来大学在实体形态、运行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必然要发生颠覆性变化,但其“明德”“亲民”“至善”的“道”将不会改变。大学教师是大学之道的承载者,是大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标准的践行者,因此,未来大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评判将更为严苛,大学教师要坚守教育的理想信念,锤炼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人格的示范与魅力集成者。

  三是大学教师要做产教融合的先行者与典范。我们说未来大学是开放性的,还表现在大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机融合。这就意味着,未来大学必须要施行融合式教育模式,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将专业教育、行业教育、管理教育相融合,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国际化行业精英。那么,大学教师在做传道的园丁、授业的教师、科研的学者的同时,必须走出大学,走进行业,深入产业,做产教融合的先行者与典范,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四是大学教师要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者与创新先锋。大学是创造知识、发明技术的重要场所,能否有革命性的发现、颠覆性的创新,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1917年蔡元培在北大就职演说中说:“大学,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何谓高深学问?当然是创新知识,开辟新领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何谓大师?当然就是创新知识、开辟新领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大学教师。如前所述,未来大学教师就是导师或大师,必须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教学研究,不断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者与创新先锋。

  五是大学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离校后的情况了然于胸,并跟踪服务。未来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中心,这个中心将为求知者和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质的学习服务。在未来,终身学习将经由大学这个平台真正得以实现,学生离校后,学习并未结束,他/她与大学的关联将更为密切。大学将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及时收集、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所需,并为学生继续学习与人生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跟踪服务。因此,未来大学教师不能只着眼于在校学生的培养,还必须通过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与离校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对其情况了然于胸,并给予跟踪服务。

  总而言之,我们已经站在变革的门槛上,技术进步已经让新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成为可能。我们坚信,未来的大学将回归它本来的意义,成为学者的联合体,成为学习的中心,成为创造的中心。而作为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师更应顺应这一变革的大潮,主动迎接这一伟大的挑战,以适应未来大学的颠覆性转型。

  (作者系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保安大叔炼成“考研班主任”

  • 学习中医药知识 感受中医魅力

  • 孩子作业如何成了家长作业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泰山学堂:“五个一流”孕育未来科学大师

    6月底,被清华姚班录取的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本科生王同翰提前来到了清华大学,参加导师组织的人工智能领域的项目,“提前熟悉一下清华的科研氛围,为未来5年的科研生活预热”。2018年,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共毕业学子76人,有68人继续深造,其中22人赴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日本京都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海外留学,46人进入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国内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 大学教师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深刻的,也是颠覆性的;它既有观念层面的深刻变化面对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不断进步,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观念需要调整,教育理念亟须改变

教育论坛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审计研究助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本报讯(赵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张龙平教授任首席专家,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国家利益保护导向的中国环境审计体系创新研究”研究报告本研究报告采用综合研究与典型个案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国外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凝心聚力探索强校之路

    培兰育蕙,春华秋实。江南大学一个世纪的薪火传承,六十春秋的上下求索,走出了“因轻而立、依轻而兴、靠轻而强”的发展道路。大学之强,在于精神之立。“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八字校训意蕴丰赡:笃学,蕴含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尚行

名人坊

  • 储继迅:教学里的“调味”艺术

    这堂课程出现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现场,比赛全程通过网络直播,观众可以实时收看并发表弹幕评论。作为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的副教授,储继迅拿下这一奖项,对于她和身后的团队而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 赵敬钊:从乡野学者到“蜘蛛教授”

    2012年,赵敬钊教授个人档案捐赠仪式现场。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扫一扫,看视频。湖北高校青年传媒协会制作“敬钊缨毛蛛”“赵氏球腹蛛”……这些蜘蛛的名字里藏着“赵敬钊”三个字。年过八旬的赵敬钊是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