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联合推出“跟着考古去旅游”,以考古遗迹为主线、以华夏文明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吸引了不少游客。
意大利、俄罗斯、埃及、澳大利亚等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历史遗迹、推广历史旅游方面颇有经验,它们是怎么做的?
组织专家成立修复委员会
俄罗斯人珍视历史,注重对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俄罗斯将历史文化遗产按照珍贵程度分为联邦级、州级、市级等不同保护级别,由相应不同级别部门负责保护、修缮和管理工作。在对历史建筑的修缮过程中,材料选择极为慎重,俄罗斯人力争选择与旧材料最为相近的替代物,以最大限度保持历史建筑物原样。
俄国街头建筑物的外立面上时常可见标牌写明建筑受国家保护,哪位名人曾在何时在此居住,或曾发生过哪件历史事件。一些小城市的保护性建筑保存着对当地有意义的历史,当地人都十分珍视。
文物古迹重建是埃及文物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埃及重建文物古迹有两个著名例子,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重建。埃及的文物重建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为更好展现文物价值。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彻底被毁后,埃及在1974年就提出在原址恢复重建。重建工程于1995年开始,在世界各国的大力捐助和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图书馆得以重建并征得大量珍贵图书、典籍、手稿、书画和影像制品。
日本白川乡合掌村的茅草屋建筑,全部由当地山木建造且不用一颗铁钉,保留至今很不容易。1965年,当地一场大火烧毁了一半的茅草屋建筑,后来,村里发起了保护家园建筑茅草屋的运动来重建家园,继承和发扬了合掌村每家囤积茅草的历史传统:凡一家房屋需更换新茅草屋顶,家家户户携带自家囤积的茅草来相助并参与更换屋顶的工事。大家把合掌建筑称之为“结”的力量,并把它视作为家乡的宝,坚信保护传统、保护村庄历史是每个村民的责任。1975年,当地政府向国家提出保护申请,后来政府组织相关专家成立由村民、教育委员会、建筑师、文物保护专家等组成的合掌建筑群的修复委员会,利用国家、县、市下拨的保护修缮经费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
鼓励大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在意大利,保护文物古迹是一种公民自觉和社会责任。包括“我们的意大利”“意大利古宅协会”“意大利古环境协会”“意大利艺术品自愿保护者联合会”“意大利历史建筑协会”在内,意大利保护文化自然遗产的民间组织有不少。这些民间组织不仅为古旧建筑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承担了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进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工作。
在罗马、佛罗伦萨及威尼斯等历史名城,为保存老城区遗产,人们甘愿牺牲一部分的居住和出行便利。自1997年起,意大利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都会举办“文化遗产周”活动,向公众免费开放,举办以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音乐会、研讨会等活动,增进公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民众的艺术修养。
澳大利亚墨尔本也非常注重公众参与,有关机构通过发放资料、广泛宣传、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帮助民众了解保护意图、保护措施,鼓励大家主动参与保护。政府委托专门机构调查研究评估文物,相关部门引导公众参与,发挥舆论监督。通过权益性参与、自愿性参与、娱乐性参与等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澳大利亚社会各界都非常支持文物保护,社区组织如各种遗产基金会,行业组织如澳大利亚古迹遗址理事会、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协会、工程师协会和楼宇拥有者及管理协会等都愿意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相关人员会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技术咨询和专业服务。大学工作人员和学生在国家基金会、地方博物馆和历史研究社团等组织贡献业余时间和专业知识。大学教授和高级专家无偿服务于遗产参事会、博物馆等机构。同时,丰富的旅游节庆活动使人们感受到文物遗产的魅力,提高保护意识。如每年墨尔本“白夜(White Night)”狂欢节活动,吸引上万市民与游客通宵观赏。
为鼓励大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俄罗斯文化与大众传媒部和“修复俄罗斯庄园”国家基金会还设立了“国家文化遗产奖”。基金会主席阿里亚乌丁表示,俄罗斯土地上的庄园、博物馆、纪念碑和著名建筑物应得到良好的保护,创办文化遗产奖,是为了奖励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士,加强人们爱护文物的意识。他说:“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可以通过保护遗产来保存历史的记忆。”
俄罗斯各部门对培养青少年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尤为重视。2001年,莫斯科市政府将4月18日和5月18日定为历史和文化遗产日。每年这两天,该市所有著名博物馆、剧院和文化公园免费开放,200多个受保护的文化遗产也同时对外开放。
增加考古投入,重振旅游业
有效的文物遗产管理制度也十分重要。意大利实施遗产“领养人”“艺术津贴”等制度,通过保护与创新结合的方式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为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意大利自1994年实施遗产“领养人”制度。政府在保留遗产所有权、开发权和监督保护权的前提下,通过招标把古建筑的使用管理权下放给“领养人”。“领养人”可将古建筑用作旅游咨询中心、书店、纪念品店、咖啡厅和餐厅等,政府从营业收入中获得一部分资金,同时要求“领养人”承担相应的古建筑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并对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开放文物修复工作。意大利建筑学教授、城市保护专家朱塞佩·茨纳认为:“历史遗产没有发展是不可能保护好的,意大利的‘工匠精神’是保护与创新的结合。”
在墨尔本,城市遗产保护主要采用注册制,有一套完善的城市遗产管理体系。不仅有各级政府部门、遗产理事会等机构,也包括独立的专业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广泛的公众参与。注册制管理鼓励行政部门以外的社会公众或团体参与。政府定期评价受保护对象,清单的城市遗产被纳入年度的保护计划与预算,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加以控制,所有的法规、政策及审批管理流程都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在与时俱进的保护理念引导下,在完备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大家各司其职,相互协调与监督,使得墨尔本的城市遗产处于一种能操作、有成效、可持续的管理状态下。
近年来,为重振旅游业,埃及政府增加考古投入,考古成果不断。今年以来,在卢克索、索哈杰等重要遗址地相继出土大量珍贵文物。今年4月18日,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在埃及南部旅游城市卢克索宣布,埃及考古队在当地发现一座距今3500年的古埃及王室成员墓葬,在索哈杰省发掘出一座可追溯至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时期的贵族墓葬。
当地文物发掘和保护工作的突破离不开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比如埃及在开罗大学考古学院专门开设了文物保护系;在卢克索地区开办两年制的文物保护专科学校,大力培养文保研究人员,扩充埃及文保专业队伍。此外,政府每年从专职从事文保研究的专业人员中选派人员,赴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学习、进修,并与一些国家共同开展联合考古项目。
(吴越 综合自《光明日报》、网易新闻、搜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