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国际

应对疫情 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

苏光明
2020-04-16 07:14:40  来源:科技日报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一场危机,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新冠肺炎疫情是联合国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基辛格也称,新冠肺炎疫情将永久改变世界秩序,各国必须面对历史性挑战。百年未有之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叠加,对国际科技合作大环境将产生深刻影响。如何准确认识这些影响,从眼前的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适应新形势,借用新技术,采取新路径,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顺势而为,实现危中求机,是全球疫情下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议题,也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的举措。这其中,搭建国际科技合作新平台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准确识变,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际合作新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传统国际科技人才合作模式,但同时也催生并推动了新的国际交流合作路径。

  抗击疫情,有识之士都清楚,只有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各国才能成功共赢。但应对危机的压力和政治运作的逻辑,还是在不断冲击国家间信任和合作的基础。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说,这场危机可能会加剧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减弱。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希夫山卡·梅农也认为,在所有政治实体中,都出现了向内的转变,转向寻求对自己命运的控制权。《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发表《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表示,面对这场危机需要在民族主义孤立与全球团结之间做选择,流行病本身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都是全球性问题,只有全球合作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他还担心目前国际合作的不足,不仅使得遏制疫情困难重重,这种负面影响还会在未来几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从而阻扰国际科技合作。

  疫情对国家间的互信机制的冲击,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疫情下的国际社会合作机制脆弱,尽管存在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平台,但其对动员资源的能力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应对当前全球疫情的需要;二是疫情推动了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三是疫情被意识形态化,导致所谓的国家治理模式和全球治理模式的竞争;四是疫情被国内政治化,成为一些国家国内选举、党派竞争、政治合法性斗争的议题。这些特点和表现,也使科技垄断性与国界性渐趋增强,对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科技人才交流合作产生影响。

  但与此同时,疫情助推了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产生了新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合作方式。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会议、云计算等技术为国际抗疫提供有利支持,远程办公、在线会议、网络课堂等也为疫情下保证各类组织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手段。这些技术对国际合作的模式路径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应在国际科技交流中积极探索、应用新技术,以促进国际科技交流的便捷高效。

  科学应变,构造国际科技合作新框架

  目前,我国正处在“两个大局”交汇期,相较于十多年前,我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体系重要性显著增强,软硬实力和能动性大大提升,内外联动更加密切。我国与国际体系的互动从“改变自己,影响世界”逐步走向“改变自己,塑造世界”,这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要求,也是中国作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大国的应尽义务。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形势下,我们应积极乐观、客观冷静、抓住时机,转危为机,构造国际科技合作新框架。

  政策导向调整

  在我国与国际体系的既有互动中,随着我国相对实力和体系重要性的提升,我国的能动性越强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就越大;我国越是主动地改变自己、积极参与国际实践,就越能够对国际体系产生影响,越有可能化解结构矛盾,实现“改变自己,塑造世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但也对我国自身的发展和我国与国际体系的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能动性,通过国内国际实践,推动我国与国际体系的良性互动与共同进化,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疫情作为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威胁,对科技合作的紧迫性与导向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组织全球科技力量,设立国际科技合作基金,有针对性地展开联合攻关,势在必行。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我国应对得力,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的同时,积极倡导和推动疫情防控的国际科技合作,为多国提供科技援助,充分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实力,也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后疫情时代,我国应该顺势而为,从低调展开国际科技合作,转为积极进取,由中国导向扩展到世界导向,开展国际科技和人才交流合作。

  一是高举科技抗疫的大旗,积极开展全球卫生领域的科技合作,在公共卫生、疫苗及药物研发等领域倡导推动国际科技人才交流。

  二是牵头推动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针对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环境保护等全人类的共同挑战,深度参与科技合作,并找准切入点,设置课题,自信与公开地展开国际科技合作。

  三是以我国为多国提供科技援助为基础,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人才交流,深化与亚洲、欧洲的科技交流,提升与日、韩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层级,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四是开展国际合作时,还应积极完善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方案。

  合作模式调整

  一是按需设置更为灵活的科技合作和人才引进计划。我国国际科技人才的计划周期要长短结合,让人才吸纳体制更具灵活性。应以现有政府间科技双边合作机制和联委会为基础,充分发挥机制特点,设置更为灵活的中短期人才引进计划,以作为传统“请进来、派出去”、中长期人才计划的有益补充。

  二是探索基金制的科技合作模式。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母基金,调整资助方式,发挥社会力量和民间机构的能动性,以国家少量资金撬动民间资本,实现政策基金与民间基金的有效配套。

  三是丰富人才引进和科技合作的形式。适当打破“刚性制约”,拓展柔性化人才引进方式,探索订单式的科技合作,通过对具体人员、具体项目的分解与组合,灵活高效地开展交流合作。

  合作方式调整

  一是以任务导向为主,分类管理、灵活资助。重大科技项目不拘泥国内与国外、组织与个人,摆设国际科技项目擂台,充分吸纳国际智力为我所用。采取更灵活的资助方式,由国内划拨项目经费拓展到国际科技项目招标,鼓励企业对科技合作、技术攻关采取全球招标,以撬动国内民间机构力量,多种方式吸纳更多国际科技资源。

  二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保障科技合作项目实施成效。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新方向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国际科技交流的方式。而各国抗击疫情也为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在开展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时,应系统分析线上线下科技合作的特点及优劣势,结合更加精准的人才引进及科技合作计划,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对于重点关键的科技合作项目、中长期项目,应以线下合作为主推进。对于灵活的短期合作项目,或者追求及时性的子项目,可在满足智力到位和合作质量上,探索通过信息平台的线下远程合作的方式,以线上合作为主,在条件允许与需要时,采取线下合作,对线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洽谈与修补,对新问题进行落实与推进,对潜在问题进行设计与布局。

  强化国际合作的风险管理

  此次疫情的发生及全球蔓延充分说明当今全球环境不确定性具备速度快、传播广、衍生性强等特点,对此必须强化风险扫描从而以最短的时间发现和预警风险,完善风险应对预案,预案必须具备完备性、可行性与动态性。

  主动求变,搭建国际科技合作新平台

  主动在危机中求变,既是对历史的洞察,也来自对现实的把握。疫情过后,科技创新和竞争会更加激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出现,它们将决定各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我国国际科技人才的合作路径,要适应新形势,借用新技术,采取新路径,顺势而为。这其中,搭建国际科技合作新平台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合作路径。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热点思考】以新基建为契机助推就业结构升级

    新基建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将使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也会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力度。在加大投资新基建的同时,推动扩大就业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劳动力市场应对重大外部冲击的韧性,努力使劳动力市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新技术的发展。

  • 【前沿观察】平台从业人员超时工作问题应引起重视

    按照正常的8小时工作制、一周5天的方式计算,比较正常的时间范围是每周工作40小时以内。

  • 【工作研究】工会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作用思考

    当前,各级工会必须切实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汇集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推动复工复产,搭建平台帮助稳定就业,健全机制做好权益维护,提供保障实施精准服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发挥积极作用。

  • 【问题探讨】工会加强职工思政工作必要性探讨

    工会思政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新时代党和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对工会开展职工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会职工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会更多、任务会更繁重,所以相应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工会要理直气壮地抓好职工思政工作。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