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59岁的云南弥勒农机厂职工杨克煌,因所在单位属于上世纪90年代淘汰的老旧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职工下岗,收入无保障。妻子杨琼因患高血压,多年来在家养病,两个孩子的学习费用和一家人的生活只有靠低保和外出打工的收入维持。
2007年,杨克煌家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推进中,成为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一名建档立卡困难户。经过弥勒市总工会连续多年的政策、资金帮扶,杨克煌的一双儿女如今已成功实现就业、创业,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杨克煌逢人就说,“没有工会的帮扶,就没有我家今天的幸福生活。”
弥勒市自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以来,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弥勒市困难职工从514户减少到29户,6年来,先后建成67个四级困难职工帮扶网络服务站点、5个职工驿站以及3个服务职工专家团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23万余元,其中中央财政和省、州级资金投入400.5万元,市级投入资金23.4万元,帮扶困难职工达5486人次,实现了帮扶工作对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全覆盖,让困难职工充分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心坎上
为确保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户户清”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弥勒市成立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户户清”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压实责任,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绩效导向,把一个个困难解决好,把一件件帮扶做到位,确保“户户清”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江边林业局属国有森工老企业,困难职工、困难家属众多,不稳定因素也在逐年增多。其下属的朋普河林场职工朱少林一家4口、李建国一家3口,依靠在东风林干校种植少量葡萄树维持生活,由于缺乏资金,没有进行品种改良,原有葡萄树品种老化,一年辛苦下来收入只有3000多元。
2017年初,弥勒市总工会将朱少林、李建国纳入困难职工帮扶范畴,并向市民政局申报纳入弥勒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两家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在各级工会和企业的支持下,3年来,江边林业局工会通过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帮扶困难劳模1人、困难职工及低保边缘户73人,为17户困难职工、家属、下岗职工协调、申请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2户困难职工落实公租房;建档立卡困难职工从2017年的74户减少到目前的9户。
为确保“六清”任务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留后患,经得起检验,自2020年4月起,弥勒市总工会通过制订工作方案、入户走访核查、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措施4个阶段,对全市55户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2017年以来家庭基本情况、已享受政策和资金、后续帮扶措施、帮扶措施成效、结对帮扶记录“六清”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核查,认真梳理了困难职工当前在基本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社保、住房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的26户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进行注销,剩余的29户梳理了分类实施帮扶任务清单,仍维持在档状态,通过对接政府社会救助措施,实施常态化帮扶。
精准落实帮扶政策,高质量实现职工解困脱困
黄树成是红河州拖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2007年妻子岳子英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鼻癌”,经多方医治,岳子英病情暂时得到控制。
但祸不单行,2009年初,黄树成又因患双肾肾炎、肾衰竭等病入院治疗,家庭也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09年11月,妻子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给黄树成留下了满身的债务和一个尚在读高中的女儿。
2010年12月,黄树成被列为弥勒市困难职工帮扶对象,成为全国级建档立卡困难职工。2015年,拖白煤业公司改制后黄树成只能轮岗上班,仅靠他微薄的收入供女儿读大学,家庭生活更加拮据。各级工会及时走访并为其申请特困救助帮扶资助学费,保障了其女儿能顺利完成学业。2016年,黄树成的女儿从红河学院毕业后自主创业,先后在蒙自、弥勒东风、弥勒市区创办舞蹈培训机构。2017年6月,黄树成家实现了成功脱困。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永远在路上。
弥勒市总工会高质量落实困难职工帮扶服务“1+10”制度,构建了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各有侧重、保障适度的长效梯度帮扶体系,使全市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稳步推进。(云南网通讯员 弥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