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武胜耀:与农为伍 与农共舞(图)
//www.workercn.cn2013-12-13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武胜耀:与农为伍 与农共舞(图)

——记全国劳动模范武胜耀与山西汾阳肖家庄供销合作社

武胜耀(左一)慰问镇养老院老人。

    在山西省汾阳市肖家庄见到武胜耀时,已是晚上8点,忙了一天的他说话节奏有点慢。然而,记者一提到供销社、提到肖家庄,他立刻精神了起来,“我们这个年纪的供销人,对供销社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出身农家,武胜耀常说自己是“大地的孩子,泥土的人”。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供销社事业,不断拓展为农服务领域,肖家庄供销社也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

    供销社的阵地不能丢

    初冬的肖家庄,小雨零星飘着,带来阵阵寒意。正在建设中的肖家庄冷链物流园,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要让鲜活农产品有好销路,冷链物流设施必不可少。”半年前,武胜耀决定上这个投资5000万元的项目。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项目是难以企及的“大手笔”。

    其实,在武胜耀这里,“大手笔”不胜枚举。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经营体制转变和市场转型,全国基层供销社陷入生存困境。肖家庄供销社也陷入瘫痪,账面一塌糊涂。1995年5月底,武胜耀临危受命,开始担任肖家庄供销社主任。

    “谁说没有办法!”武胜耀认定,实实在在地服务农民,就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杀出血路。此时肖家庄供销社账上还有几十万元的外债,且都是复杂的三角债,回收困难很大。武胜耀亲自出马,历尽艰辛,终于将38万元外债全部收回。很快,满载化肥的车辆源源不断地开进供销社的大门。

    经营业务刚有转机,更大的挑战又摆在面前。2003年,供销社体制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地方选择了将资产一卖了之。

    武胜耀提出,“门店不能卖,阵地不能丢,队伍不能散”。他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进行转企改制,保住社有资产毫发未损、职工队伍基本完整。

    经过“抢救”,肖家庄供销社走上了正轨。截至2011年底,这个最基层的供销社资产总额1.1亿元,年销售收入9100万元。

    供销社的“大农业思维”

    如今,在肖家庄镇中心,肖家庄供销社的“农资大市场”“便民大超市”“家电特卖场”沿街相排,化肥、家电、日用品琳琅满目。

    这样的变化源自武胜耀的“大农业思维”:供销社事业不能仅停留于“一买一卖”,要以农村为沃土,盯住“三农”。

    2006年9月,武胜耀驾车去山西祁县进农用地膜。“从外地进地膜,又贵又不方便。我们为何不自己做?”回程中,他提出疑问。

    很快,武胜耀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如今,肖家庄供销社的农膜企业拥有30条生产线,生产能力达1万吨,成为山西最大的农膜生产企业。当地农民购买农膜的成本比之前降低了三分之一。

    十几年来,肖家庄供销社始终走在服务“三农”的最前沿——2006年,武胜耀联合117户农民成立了“禾盛昌农科贸专业合作社”,探索“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为农服务新路子;2008年,肖家庄供销社又成立了自己的种业公司,免费为农民开展“测土施肥”科技服务……

    “与农为伍,与农共舞。”武胜耀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

    服务农民是一辈子

    在肖家庄,村民有难题就找武胜耀。他常说:“服务农民是一辈子。”

    几十年来,武胜耀一直吃住在肖家庄,他的家就在肖家庄供销社大院东侧。这些年,肖家庄供销社用于当地捐资助教、助学、修路、救助病患者的款项累计达100多万元,其中包括他个人捐款20余万元。在武胜耀的资助下,数十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服务农民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肖家庄供销社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绿化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有三处职工食堂,职工浴室24小时供应热水,职工阅览室专门配备了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和5000多册图书。

    2007年以来,武胜耀被评为“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前不久,山西省供销社一位负责人请武胜耀到省供销系统工作,被他婉拒了。“我不想离开农村,因为我的根在这里。”他说。(本报记者 李 慧)

    专家点评

    赋予“扁担精神”新内涵

    曾几何时,“供销合作社”这个名称对于广大农民是多么亲切。在计划经济年代,作为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大地上一枝独秀。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锅饭的经营机制、落后的经营设施、人员的资金包袱使供销社在竞争中败退。

    面对不利形势,很多人放弃了,一些供销社把业务伸向房地产等领域。武胜耀没有这么做,他不满足于“一买一卖”的形式,将业务拓展到农资大市场、专业合作社、农膜生产企业、农村商超等多个领域,为促进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注入了新力量。

    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石板岩供销社的干部职工靠一根扁担,把农民急需的工业品挑上山,将农民群众的土特产挑下山,凝聚成供销社人不畏艰难、一心为农的“扁担精神”。武胜耀坚持“与农为伍”,不断创新为农服务的方式,为“扁担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作为农村合作经营方式的重要承担者,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要更多地通过市场方式来体现,展现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

    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基层供销合作社19082个。这些供销合作社具有覆盖农村的网络资源,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只有坚持全心全意服务“三农”,拓展业务形式,基层供销社才能成为农村现代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张晓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