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王文华(右)指导学生
王文华(左)和刘宏(右)在研究焊接方案
■为保焊接稳定 他曾双臂吊砖头锻炼臂力;
■无私传授技艺 他培养出了多名焊接高徒;
■授课先教做人 他被31个灾区孩子称“爹”;
■他就是石景山区首钢技师学院焊接大师,首钢“神焊枪”、全国劳模王文华
一个冬日的午后,在石景山区首钢技师学院,首钢“神焊枪”王文华站在刚刚成立不久的“大师工作室”前迎接记者,仍然是一身朴素的工作服。指着“大师”的牌子,王文华笑言不敢当。而在首钢人以及王文华的徒弟、学生心中,王文华绝对称得上“大师”级的人物。
在首钢干了几十年焊工,王文华练得一手焊接好功夫,被称为“神焊枪”。2004年,他带着焊接技术悄然转为培训技师,几年来培训了众多焊接人才。所谓名师出高徒,他的女徒弟刘宏,去年也当选了全国劳模。
「探访王文华」
“守着火,顶着日头”练就首钢“神焊枪”
“焊字就是守着火,顶着日头干活。要做好一个焊工,必须先学会吃苦耐劳。” 每次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王文华都会强调这两句话。也正是对“焊”的这种朴素的理解,成就了他的一手焊接绝活。
1981年高中毕业的王文华子承父业,从父亲手中接过焊把到首钢安装公司当上了一名焊接工人。常常是顶着烈日、守着火,蹲着一干就是一天。为了练手艺,工余时间,他用焊条头在废钢板上反复练习运条速度和角度,揣摩起弧、灭弧要领。下班后则用绳子绑着两块砖头吊在双臂上平举锻炼臂力。天长日久,终于换来了手握焊把连续焊接几个小时手不抖、腿不软的硬功夫。
实践中,他感到光有扎实的基本功而没有理论知识,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此,他购买了《电焊工艺学》等20余册专业书籍,进行学习充电。他对焊接技术孜孜以求,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焊接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得到很快提高。
1989年,26岁的王文华便升到八级工,这是当时首钢最年轻的八级焊工。1997年,在全国冶金行业焊接技术大赛上,他一举夺冠,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誉为中国冶金行业的“神焊枪”。
在举世瞩目的中华世纪坛工程中,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的国内知名焊接专家指名道姓提出要求:“第一道焊口让王文华开,关键部位让王文华焊!”而王文华更是不负众望,他带领的焊工共焊了476道焊口、182米焊缝,经超声波探伤,100%达到一级标准,创造了一项世人瞩目的精品工程。
2000年,王文华当选“全国劳模”。对于这个荣誉,现在谈起来他依然很兴奋:“我就是个一线职工,没想到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这之后,王文华更加努力工作。按他的话说:这不仅是为了维护劳模的荣誉,更是为了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
培养焊接人才 “桃李满天下”
在王文华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来自航天二院的学生写给他的感谢信,不久前短短的几期培训,几个学生分别在国际及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好名次。2004年王文华被首钢技师学院引入,从此,他一门心思的把焊接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王文华是个严厉的老师。他告诉学生们“学技术,一点也不能含糊”,几年下来,王文华已经“桃李满天下”。
在他的弟子中,有被授予全国冶金行业优秀技术能手、北京市高技能人才荣誉称号的韩积冬;有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刘晋平;有获得北京市金工奖、银工奖的李琪、戈跃,也有在国际大赛中夺冠并荣幸受到国家领导接见的刘世涛……
首届中国焊工技术电视大赛冠军、被授予“劳动榜样”和“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的刘宏,一下颁奖台就把手中的鲜花献给了他的教练——王文华。
2008年,中德焊接技术对抗赛四个单项冠军中的两个及唯一的一个总冠军被王文华的弟子夺得。当德方得知王文华是三项冠军获得者的老师时,深为钦佩,特意将一顶德国造、价值一万多元的智能焊工帽赠送给了他。
2012年首钢技师学院成功申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以王文华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随着知名度增高,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他越来越忙碌。10年来,他没有周六日,也没有给自己放过完整的寒暑假……
教徒有方 女徒弟也成了全国劳模
2012年,距离王文华获得“全国劳模”称号12年,他的女徒弟刘宏也获得此殊荣。
虽然如今刘宏是让王文华自豪的高徒。可当年刘宏认王文华当师傅,可真有些波折。2005年,刘宏到首钢技师学院焊工班培训,她看王文华老师技术好,想认他当师傅好好学学,说了好几次王文华都没点头。
“做您的徒弟这么难?”王文华摇头向记者否认。原来,在刘宏之前,王文华收过一个女徒弟,悟性特别好,进步也非常快,18岁就在全国大赛拿了好名次,结果这个徒弟后来转行了,这让王文华觉得非常伤心,他决心不再收女徒弟。然而刘宏改变了他的看法。刚开始王文华并不看好刘宏。相比于其他学生,刘宏的基本功和悟性不是最好的。但她是最刻苦的,她常常为了多练习而忘了吃饭,以至于到了饭点都得王文华去催。刘宏身上那股韧劲让王文华开始转变。
2009年5月,刘宏获得首届中国焊工技术电视大赛冠军,一下颁奖台,刘宏第一时间给王文华打电话报喜,并把他约到一个地方。王文华一进门,刘宏手捧一束鲜花过来说:“师傅,收下我吧!”就这样,王文华彻底被刘宏的真诚和执着俘虏,破例收下了这个女徒弟。
拜师成功,刘宏更频繁地向师傅取经。刘宏笑称,对于她这个女徒弟,师傅一点也不娇惯,甚至有一次师傅还对她动了手。那是多年前一次中德焊接对抗赛,刘宏在比赛间歇靠在机器上歇一会,师傅看到了有点着急,过来就踹了她一脚。他告诉刘宏,比赛中的一些动作规范代表了国家形象,不能马虎。自此,刘宏彻底克服了这些习惯性动作。她并不怪师傅严厉,反而感谢有这么一个“逼”她进步的好师傅。2012年,技术过硬的首钢一线女焊工刘宏当选为全国劳模。颁奖那天,王文华还专门给徒弟接风庆祝。
教学生先教做人 “31个灾区孩子管他叫爹”
除了技术过硬,更让刘宏敬佩的,还是师傅的人品。天道酬勤、天道酬善,是王文华经常挂嘴边的两个词,“在学技术前,先要学做人。”
2008年,31个十五六岁的男孩从汶川灾区到首都技师学院学焊接,教他们的正是王文华。王文华不仅将自己的手艺一点点传给这些孩子们,让这些灾区孩子有一技之长,更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至今,王文华还清楚地记得一件事。那是2008年的冬天,北京下了第一场雪,第一次看到雪的灾区孩子非常兴奋,都跑出去堆雪人、打雪仗,王文华也和孩子们痛痛快快玩了起来。
玩耍过后,一些孩子主动和王文华一起用铁锹铲出了一条路。等他们回到教室,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因为怕冷躲在教室取暖。一上课,王文华就问大家,有一个俗语叫做“勿以……勿以……”大家知道吗,31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喊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王文华以扫雪为例子,给大家讲天道酬勤天道酬善,没出去扫雪的孩子们都脸红了。
从那以后,这个班变得特别团结,有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这让王文华特别欣慰。在生活上,王文华对这些孩子也特别关心,31个孩子最后都喊王文华“爹”,这个带着四川口音的世界上最亲昵的称呼,让王文华感动到心坎里。现在,孩子们还保持着与王文华的联系。“他们都在当地工作了,工作都不错,有5人都真当爹了!”王文华说这些时,已然从教师变成了慈父。
「对话王文华」
“劳模是我心中的最高荣誉”
记者:您是“全国劳模”,劳模对于您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荣誉?
王文华:劳模是我的最高荣誉。您看我工作室一屋子的奖状、奖杯,但唯独没有全国劳模的奖章。因为我把它珍藏在了家里,在我心里,劳模的荣誉无可替代。对于焊接行业,劳模是对我们这些一线职工多年的汗水和技术积累的肯定,因此是最高荣誉。
记者:现在您的徒弟刘宏名声比您还大,您会介意吗?
王文华:当然不会。不仅不介意,我还很高兴,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荣耀。其实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我的徒弟或学生也能当上劳模,刘宏圆了我一个梦。看着刘宏一步一步走过来,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我由衷地为她高兴。
记者:现在作为国际焊接大师,又成立了工作室,您应该非常有成就感了,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王文华:我喜欢焊工这一职业,每焊好一道焊口,每教会一个学生,我都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用金钱换不来的。国内焊接人才紧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焊接人才。同时,希望以工作室为平台,和我们的技术团队一起,为更多企业进行焊接技术指导以及解决技术难题。(张江艳)
“革新能手”杨福龙(图) | 2013-12-11 |
武胜耀:与农为伍 与农共舞(图) | 2013-12-11 |
张国建:德才兼备的水文勘测专家(图) | 2013-12-11 |
卢朝鹏的岗位“三连跳” | 2013-12-11 |
赵凤利:“村民都富了,我就踏实了”(组图) | 2013-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