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赵凤利:“村民都富了,我就踏实了”(组图)
//www.workercn.cn2013-12-17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龙聚山庄普通村民居室

    ■他虽然失去一只手,却靠奋斗成为村里首富;

    ■他致富不忘大家,建设新农村让村民住进楼房;

    ■他创村办企业增收,提前10年让村民免农业税;

    ■他就是延庆县张山营镇龙聚山庄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赵凤利

    “做事先做人……把所有的小事做好后,就成为大事。”采访赵凤利的过程中,他很少提及自己的贡献,却总是强调,龙聚山庄之所以能有今天,还是靠天时地利人和:国家政策好;地理环境适合发展;村民都很支持他的工作,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在他的带领下,村里1993年就取消了农业税,当时用村企创造的效益为全村村民缴农业税,比全国免农业税提前了10年;村民60岁以上的单身者可免费在温馨家园吃住养老,每年还能分五六千元钱。

    「探访赵凤利」

    早年奋发:

    失去一只手却奋斗成村首富

    赵凤利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生活的重压使他在小小的年纪就很懂事,八九岁就知道帮父母干活,把父亲抽的蒜薹拿到延庆县城去卖。

    十五六岁,赵凤利就敢独自上山砍柴,帮家里维持生活。然而由于那个年代里的特殊原因,这些不仅使他失去了升入高中的机会,还因意外失去了右手。

    没了右手对一个孩子来说是致命的打击,然而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为了生活,他离家外出打工。起初是在碎石厂推车,虽然干得不比别人差,可没几天就因为一只手被辞退了。后来又到同村人黄柏寺部队运木材,尽管他很卖力,三天后被发现是一只手,对方以怕出事故为由也不让他干了。去八里店修公路,最长干了一周,人家说他在那干活影响不好也不用他了。

    “一个残疾人要想不靠别人活下去实在太难了,然而人生的坎坷,不幸的遭遇,也能把人炼成钢,那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赵凤利说。

    转机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赵凤利由于经营得当,很快就成为村里的首富。

    当上领头人:

    带领村民走向富裕

    1988年,那是赵凤利的转折点,他当上了村里的“一把手”。

    “当时,村庄管理混乱。由于交不起水电费,村里水停了,电也停了。人们吃水不得不去邻村挑,用不上电全村一到晚上就是一片漆黑。三年之中换了五个村党支部书记。”赵凤利说。

    当时镇的领导说,看谁家过得好,就让谁当头。此时,赵凤利在外多处承包工程,他妻子在家养奶牛种植果园,手里有了钱,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是村里冒尖的万元户。

    “乡党委多次找我,希望我能当村里的主要干部,最终我反复考虑后,决定放弃发大财的机会,带领全村乡亲一起致富。那年,我刚好28岁。”赵凤利说。

    当上村里的“一把手”后,赵凤利和村干部商量,决定解决村民的吃水和用电问题。赵凤利带头集资两万元,修整了机井和自来水地下管道。随后,赵凤利又多处跑腿协商解决了电的问题。有水有电之后,村民心情舒畅,对赵凤利的好感和信赖与日俱增。

    赵凤利提出办企业,可是没有钱没有技术怎么办?赵凤利和妻子赵银萍商量,卖掉了自家六头奶牛办企业。利用村里的闲房,加上朋友的支持,涂料厂就诞生了。当年,这家企业获得纯利润4万元。

    办厂的同时,赵凤利把村里的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了工程队。他带队进市里承揽建筑工程,搞山林绿化,修渠筑路,只要能赚钱,什么活都干。十年间,赵凤利为村里办了十余个企业和经济实体。很快,赵凤利就带着全村人,过上了好日子。

    从1988年至1998年的十年间,小鲁庄的建设比以前有了很大发展,到1999年人均收入已达到4200元。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