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肉孜麦麦提·巴克: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www.workercn.cn2015-09-11来源: 中工网—《当代劳模》
分享到:更多

肉孜麦麦提·巴克: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走进位于戈壁滩上的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采油六班中心站,“像红柳一样抱团生长”的班训和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的头像映入眼帘。不仅在采油六班、在油田作业区、甚至在克拉玛依市充满民族风情的大街上,广告牌、灯箱上,随处可见肉孜麦麦提的头像,他不仅是2015年度全国“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还是新疆民族团结、爱岗敬业标兵,是克拉玛依市不折不扣的“大明星”。
  究竟这个中等身材、貌不惊人的维族青年劳模身上蕴含着怎样的力量?记者试图通过肉孜麦麦提工作和生活中的五个侧面,还原一个真实的劳模世界。

  采油工巴克:苦学汉语的维族小伙

  1976年9月16日,新疆和田县巴格其乡一位维吾尔族乡村教师家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孩子,起名叫做肉孜麦麦提·巴克。
  新疆和田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大家平时互相交流都是使用维语。15岁时,一贯重视教育的父亲鼓励儿子肉孜麦麦提通过“民考民”考试,考入克拉玛依技工学校,成为和田县第一个走出来的产业工人。
  经过三年技校学习,肉孜麦麦提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重油公司成为一名采油工。没想到刚走上工作岗位,语言成为最大障碍,为此还闹了几次笑话。
  “师傅跟我们新来的员工聊天,让我搬一把椅子坐下,我听不懂,一直站着不动;问我在家排行老几,前面的人说他在家是老二,我想我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就顺口说了一句‘老一’。经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一跟别人说话,就特别紧张。我感觉自己是一个能听见的‘聋子’、会说话的‘哑巴’……”交流困难总让肉孜麦麦提感到“有劲使不出来”,于是他下决心学好汉语。
  从拼音到笔画,肉孜麦麦提像小学生一样把字典上的字一个个抄写下来,并向身边的每一位汉族师傅学习汉语发音,大家也总是和他多说话、多聊天。通过不懈的努力,肉孜麦麦提考取了汉语专业八级证书。

   教练巴克:知识的乐趣在于分享

  有人说,采油工作不过是量油测气、清蜡扫地,而在这样的平凡岗位上,爱学习的肉孜麦麦提不仅熟练掌握了汉语,还一直在坚持不断地充实自我。
  肉孜麦麦提抓紧一切机会练习技术,即使下班回到宿舍,脑子里还在模拟操作:电流怎么测、管线怎么接、流程怎么倒……上班的第二年,在公司作业区的技能比赛中,他获得了个人和全能第一名。
  2007年,肉孜麦麦提被派到大庆参加技师培训班。大庆是每个石油人心中的“圣地”,肉孜麦麦提感到这次机会太宝贵了,一下课就追着老师要课件,带的U盘装不下,又买了个大硬盘……“去的时候我背的是一袋子馕,回来的时候背了一大袋子书。”
  参加工作20多年来,肉孜麦麦提先后参加了单位组织的20多次、1200多天的技术培训,用11年时间学了两个大专和一个本科;30岁时成为新疆油田的技能专家,31岁成为全国青年技术能手,33岁成为集团公司唯一一名维吾尔族技能专家。
  除了勤学苦练,“不安分”的油巴郎还特别注意在工作中仔细观察、总结经验,总想着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他设计的“曲柄叉头膨胀器”、改造抽油机悬绳器支承盘、大罐浮标改造及应用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每年为企业带来3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根据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积累,肉孜麦麦提梳理出了采油岗位可能出现的100多项问题和导致问题的600多种原因,并结合自身经验编写了50多万字的维汉对照培训教材,为广大少数民族职工学习石油开采方面的技能知识提供了方便。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