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戈壁油田红柳巴郎
——记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高级技师肉孜麦麦提·巴克
广袤的克拉玛依大油田上,橘红色的抽油机高低错落、星罗棋布。路边,除了红柳丛,就是四处散落的沙土块,沿途人烟稀少。
这里,就是肉孜麦麦提·巴克和他的同伴们工作的地方。
作为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六班的班长,肉孜麦麦提带领着采油六班,在戈壁油田上不断奋进,先后荣获新疆油田公司“油田先锋号”、克拉玛依市“工人先锋号”等30多项荣誉。
而肉孜麦麦提也成为新疆油田公司9名采油工高级技师中唯一一位少数民族高级技师。
“我能有今天,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鼓励,我们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肉孜麦麦提说。
“不要把我当少数民族班长,我就是班长”
采油六班比较特殊。23名班组成员,汉族只占了一小半,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则占了一大半。
“当班长的,首先就是要以身作则,比他人多干一点,比他人先想一步,才能让你的班员们对你心服口服。”肉孜麦麦提刚当班长,就给自己定下一条铁规矩:少说多干。
一次,临近下班时间,巡井回来的资料工匆匆忙忙找到肉孜麦麦提汇报道:“班长,65195拌热管线出现泄露,怎么办?”肉孜麦麦提毫不迟疑:“走,赶紧到井上看看去。”说完便带上工具,和几个班员赶到现场,再无多余的话。
那是一条老化了的管线,腐蚀严重,眼下必须要堵住泄露点。没有犹豫,肉孜麦麦提跳下了一米多深的坑里,将事先准备好的木椎一点点往里面敲打。泄露蒸汽的温度太高,为避免烫伤,肉孜麦麦提只能屈在一侧进行操作。敲击木椎的准确度要求非常高,力度稍大或角度略偏,就要从头再来。
“班长,你上来歇会儿,我们下去接着干。”在坑外等候的班员大声冲肉孜麦麦提喊。“没事儿,还是我来吧,反正我的工作服已经脏了。”肉孜麦麦提抬头憨实地一笑,就又埋下头寻找最佳位置继续敲打。木椎越来越深入,泄露的声音慢慢变弱、变小……最终泄露点被成功封堵。
有段时间,六班的巡井工潘新兰显得心事重重。一次午饭过后,肉孜麦麦提把潘新兰叫到一边问:“潘姐,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儿啊?”刚开始,潘新兰不愿吐口。再三询问后,潘新兰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因为工作上的意见分歧,她和维修工艾山江发生了矛盾,两人都在气头上,互不相让。
第二天一上班,潘新兰见到艾山江,正准备躲避。艾山江追了过来说:“潘姐,对不起,那天的事是我态度不好,班长批评我了。你别生气了,如果不解气就打我两下。”潘新兰万万没想到,艾山江会主动过来和解,诚恳的口吻让她的气儿一下子就消了,两人冰释前嫌。
“本来还担心班长会认为我多事儿,而且他们又都是少数民族……”潘新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
“不要把我当少数民族班长,我就是班长。”肉孜麦麦提班长,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征服了所有班员的心。
“普通话就是中国人的语言,自然要学”
不过,刚工作时,肉孜麦麦提可不像现在这样优秀。莫说是搞好一个“民族班”,就连最基本的语言,都成了他的拦路虎。
“我从小在南疆长大,技校上的也是维语班。刚到单位,连最基本的交流都成了问题。觉得自己是一个能听见的‘聋子’、会说话的‘哑巴’。”肉孜麦麦提回忆起当时的自己,仍然带着惭愧。
那时,对于班上新来的维吾尔族小伙子,班长和同事印象最深的,也是他那蹩脚的普通话。
为了提高学习进度,他走到哪儿都带着一个小本,将诸如碰泵、憋压、调参这些石油生产上遇到的专业术语都细心地记录下来,并用汉语、拼音、维语分别作出标注,边学习边总结技巧。《维汉词典》、小学语文课本成了他最熟悉的朋友,每天不知道要见上多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