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
一枚特殊的奖章
从北京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回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采油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一直沉浸在难以抑制的激动中,国家用35年来最高规格隆重表彰劳动模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让这个39岁沉默寡言的维吾尔族汉子发自内心地感到光荣,回想人生路,企业、社会和国家给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认可和荣誉,他久久不能平静,总有种泪往上涌的冲动。
从北京返回新疆的第二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举办了隆重的劳模座谈会,肉孜麦麦提作为劳模中的典型在座谈会上发言,介绍自己的事迹和体会。
念完准备好的发言稿之后,触景生情的肉孜麦麦提·巴克出人意料地讲起了父亲:“在我获得的众多珍贵的奖章和荣誉之外,我还有一块同样珍贵的奖章,那是父亲奖给我的。”
“在我的家乡,我是第一个考上石油技校、跳出农门的孩子,毕业后我来到克拉玛依,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当了一名光荣的采油工人。在油田这个大家庭里,我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在我的努力下,我们原本贫穷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改善。多年来,我总是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寄回家里,分担父母的经济压力,帮助弟弟们上学读书。现在我的4个弟弟都考上了大学,其中两个弟弟不仅完成了学业,还在国家的资助下还到国外深造。”
“3年前,家里终于有钱盖新房了。吊装大梁前,父亲特地把我从单位叫了回来。装房梁的那天早上,他把我拉到大梁前,让我仔细去看看上面刻的字,顺着他的手指,我看到的竟是自己的名字!”
“那一刻,父亲对我说,‘孩子,父母谢谢你!我们全家人都为你感到骄傲!’”
平凡中的英雄
车在戈壁穿行,茫茫无际,沿途星罗棋布的采油机日夜不停地转动,采油小站上中国石油“宝石花”的标识成为广袤地域里孤独的地标。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克拉玛依这片荒原上,翻天覆地的改变从60年前开始。
1955年,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青年钻井队”挺近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戈壁滩——克拉玛依,克拉玛依的维吾尔语是“黑油”。
没有草、没有水,连鸟也不从这里飞过。狂风骤起,工人们居住的帐篷常常被刮成碎片吹散。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诞生。人们的欢呼声在呼啸的寒风中震天动地,惊醒了沉睡荒原的亘古长梦。
到了12月,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黑油山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刚刚动工的2号井钻到500多米时,突然发生井喷,防喷器还没来得及关,水柱就冲上了天,40多米高的井架和钻机被冻成了一座巨大的冰塔。
抢险中,人们用十字镐在人字梁下部挖了一个大洞,再从洞口钻进井台抢装井口,突击队员分成3组,个个像小老虎一样向洞口冲击,油喷势太猛,井口堵不住!随油一起喷出的有毒气体硫化氢浓度越来越高,不少人被熏得晕了过去。
晕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冲上去……直到第三天,井喷才被制服,突击队员们身披冰盔冰甲咧着露着血口子的嘴开怀大笑。
这一幕,永远定格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史册上。
……
20世纪90年代,克拉玛依原油产量跃居全国陆上油田第四位。就是在这时,18岁的肉孜麦麦提·巴克来到克拉玛依,成为一名采油工人。
这一年冬天,一口新井发生油气泄漏,300摄氏度的高温蒸汽,夹带着稠油喷涌而出,关闭井口阀门迫在眉睫。
紧急关头,肉孜麦麦提看见火速赶到现场的队长刘金明带着两名工友二话不说用毛毡裹住身体,冲进滚烫的汽浪中关闸门堵泄漏点……闸门关掉了,他们的双手被热浪烫起一串串大泡,从头到脚粘满了油污,像一尊尊黑油雕像。
这一幕,也永远定格在肉孜麦麦提的记忆中。
寒来暑往岁月更迭,石油人战天斗地奋不顾身的血性和勇敢从未更改。从历史画册到亲身经历,肉孜麦麦提理解了“铁人精神”的真正含义——那是一种为了企业和国家的利益,面对困难不怕牺牲永不退缩的豪迈气概。这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被深深震撼了。
从此,他心目中的英雄不再只停留在书本上,在身边工友身上,他同样看到了这些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石油人所具有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情怀——当企业和国家需要时,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323) 张元清 | 2011-05-31 |
肉孜麦麦提·巴克:从普通员工到采油技师 | 2011-05-31 |
新疆油田职工李宝胜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 2011-05-31 |
油田技能专家肉孜麦麦提·巴克:“我们就是... | 2011-05-31 |
肉孜麦麦提·巴克:戈壁油田红柳巴郎 | 2011-05-31 |
肉孜麦麦提·巴克:知识改变命运 时代成就... | 2011-05-31 |
肉孜麦麦提·巴克:因有信念而有方向(图) | 2011-05-31 |
肉孜麦麦提·巴克:“进步不能靠一个人,也... | 2011-05-31 |
肉孜麦麦提·巴克:像戈壁红柳一样生长 | 2011-05-31 |
肉孜麦麦提·巴克: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 2011-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