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有句话叫“好的轿车从冲压开始”。不过,记者在一汽-大众公司采访牟少志劳模创新工作室时,突然觉得还可以再补充一句——
“好的冲压从模修开始”
在汽车行业,有句话叫“好的轿车从冲压开始”,因为冲压是生产轿车的第一步,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等很多重要部件,都是对金属料进行冲压加工而成。
不过,记者近日在一汽-大众公司冲压中心采访牟少志劳模创新工作室时,突然觉得还可以再补充一句:“好的冲压从模修开始!”
哪里遇到难题,哪里就是攻坚方向
牟少志劳模创新工作室2016年正式挂牌成立,现有成员27名,其中逾半数是活跃于生产一线的模修工,虽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但他们释放出的攻坚能量可真不小。
拿大家熟知的奥迪Q5来说吧,其身上便暗藏牟少志团队的“模修智慧”。
在对奥迪Q5进行总装光影评审时,专业人员发现,车后门洞三角窗下方的棱线边上有一条10厘米长、5毫米宽的光影。该光影只能在特定光线下以专业的苛刻眼光才能识别出来,丝毫不影响车辆性能与安全,但将质量视为生命线的一汽-大众,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的存在。
如何才能消除这道神秘之光?牟少志率领工作室成员反复分析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模具的内凹弧面在翻边过程中展料有个回弹影响所致。立足于这一结论,团队成员一方面通过对内凹弧面进行烧焊,做回弹补偿;一方面对模具的压料板边缘进行烧焊研修,历经3个月优化改进,终于消除了车身上这道普通消费者难以察觉的光影。
2018年,一汽-大众在生产全新一代宝来轿车时,遇到一个意外状况——由于企业新采购的模具应用了新式气动结构,在加工宝来车身左右侧围过程中,模具填充结构经常“卡死”,最严重的一次,导致S5工序尾灯尖角凸模斜楔结构断裂,生产线被迫停产80分钟。
“绝不能让这个卡脖子问题再次发生!”牟少志团队基于对新式气动结构的深入研究,大胆更改填充斜楔导板的结构,将长方型导板改为楔形导板,并在侧围模具安装尾灯的位置,巧妙增加了气缸节流阀来代替阻尼器。经过百日鏖战,模具卡顿现象彻底消除,不仅稳定了生产,而且因为再无需采购阻尼器备件,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
“战锌斗铝巧涂油”,效率就是效益
汽车在使用期间,至少要经受8至10年“风吹日晒雨淋雪侵”的考验。为减缓生锈,车企普遍采用镀锌钢板制造车身。过去,车企多使用电镀锌钢板,近年来,为满足环保要求,一汽-大众开始以“锌层更厚,耐蚀性更好”的热镀锌板代替电镀锌板。不过,用热镀锌板冲压白车身,在对锌板进行拉延时,板料边缘总是会掉锌皮子,每生产1000个制件至少要停台30分钟进行清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效率就是效益”,牟少志创新工作室成员急企业之所急,经过多方探索,通过对板料、油膜、模具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提升优化,使“脱锌”导致的千件停台时间减少到10分钟之内。
汽车越重,越耗燃料,为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汽车轻量化已成汽车业发展潮流。奥迪车身四门两盖的总成件,多数就采用了远轻于钢板的铝件。然而,铝件生产中也有一道“世界性难题”——制件上会有细小铝屑掉下,紧紧黏附在模具上,导致冲压时在白车身上压出小坑。为清除这些讨厌的铝屑,工人不得不经常对模具进行清擦和抛光,严重时,每生产1000个制件就要停台50分钟清理模具。
还是那句话:效率就是效益!牟少志带队积极摸索、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个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在冲头上添加一种光滑的DLC涂层,穿上这层保护衣后,冲头表面就不易凝结铝料屑了,千件停台时间降至20分钟以内。
记者在生产线上看到,冲压机工作时,需要涂油机配合着往板料上涂拉延油,因为如果板料不够润滑,它就不易被送进模具里,而且冲压过程中容易被压裂。“生产不同形状的制件,涂油的位置自然不一样。过去,调整涂油位置都是由我们根据经验对涂油机进行盲设,每次更改参数后都需要到冲压机里查看涂油涂得准不准,调整一次至少需要30分钟。”工人们告诉记者,去年牟少志带领其工作室成员立项攻关,依据板料形状,用电脑软件绘制出不同图形,输入涂油机,使调整涂油时间缩短2/3,既提升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因涂油位置不准造成的油品浪费和环境污染。
系列实用小发明,解决模修大问题
凹模快拆器、模具烧焊锤、螺钉紧固摇把式扳手……在牟少志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发明的一件件实用工具,看得记者眼花缭乱。
“这套小发明的灵感,来自生活中常见的膨胀螺栓。”指着玻璃展示柜里的凹模快拆器,牟少志笑吟吟地说,“有些凹模嵌在模具的凸模基体上很难拆卸,当它们出现故障时,大家不得不跪在冰凉的金属基体上进行维修。2017年我家装修,看到工人使用膨胀螺栓,便灵机一动采用其原理,根据凹模孔洞大小,设计出不同尺寸的凹模快拆器,将它们伸入凹模孔洞中,一打一膨胀,再通过拔销器一拽,3分钟就能把凹模拆下来。”
牟少志的另一项发明——铝件负2度靠尺,外形好似微型塔吊,不仅高度上下可调,还能360度灵活旋转,打破了传统靠尺必须垂直于基本面测量的局限。原来,为保证铝件模具上镶块基本面的尺寸精度,模修工经常要使用靠尺测量,不过,因镶块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传统靠尺无法将所有位置都测量到,研修异形镶块时,往往还需在传统靠尺下加垫铁,因此形成误差,造成研修精度降低。为解决这个问题,牟少志冥思苦想,受建筑工地上塔吊的启发,发明了这个“万能靠尺”。
“其实,模修工就是个‘万能工种’,什么都得懂一些,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一旦冲压生产出现问题,就要快速判断是哪道工序、什么模具或辅具出了问题,并迅速妥善处理。”牟少志对记者说。
据统计,从2016年3月挂牌至今,短短3年间,牟少志带领的这支创新团队已攻克生产难题近400个,完成立项攻关96个,发明实用工具12件,取得获奖创新成果4个,获国家专利1项,累计为企业创效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