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创新锻造工艺的“专利达人”
2006 年,某型号航天超大型锻环科研项目进入停滞阶段。
在模压线经历3 年锻炼的陈丽芳开始琢磨,自己对铝加工技术有一些了解,又想为航天事业贡献一点力量,可不可以试一试?
思虑再三后,陈丽芳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个研制任务。然而, 随着对该项目认识的增多,陈丽芳发现难度远远超过预期。锻环直径超出设备极限,必须得重新研制新的工艺。
没有任何技术参数可以借鉴, 国内外参考资料一页难求,大量专业词汇生涩难懂,技术攻关举步维艰,但困难并没有吓倒她。
“哪项科研工作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呢?我必须拿出恒心坚持下去。”担心自己半途而废,陈丽芳暗暗给自己打气。
研制工作进入到2007 年9月,陈丽芳的宝贝女儿出生了。
“临产期前几天她才休假。本来公司规定哺乳期每天有两小时的喂养时间,可她不但没有休息,反而是经常加班,真让我们这些男同志佩服。女同志都这样敬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当年和陈丽芳一起参与项目研制的模压制造部主任金承龙说。
此后的几年,从翻阅外文资料到制订具体参数,从设计不同的锻造工具到分析对比性能数据,经过20余次工艺修改,80 多次试验,1200多个取样分析后,终于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直径超大型铝合金锻环。
这一天,站在刚刚锻造完成还冒着热气的大锻环前,陈丽芳和她的许多同事一样饱含着激动的泪水——国内不能生产超大型铝合金锻环的历史从此被西南铝改写,西南铝锻造出自己的“亚洲第一环”。
“这一刻,带给我的成就感超越了所有的艰辛,我的内心也变得更加强大,我更深信‘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句话。”说起当年,今天的陈丽芳仍然格外开心。
产品虽然生产出来了,但较低的成品率严重制约了批量化生产,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负担。
两年后,由陈丽芳改进的工艺成功地将该产品成品率提高到100%,仅2013 年成功交付的锻环就超过了之前的总和。此外,在热处理生产过程中,陈丽芳发现大型锻环受到设备条件限制,实际操作困难,生产效率低,淬火后翘曲严重,造成产品性能指标不稳定。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陈丽芳跑遍公司所有的淬火炉,对每台淬火炉进行分析研究,掌握设备参数以及不同规格产品的装炉方式等,摸索淬火规律,终于总结出了不同规格锻环新型淬火的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还获得了“一种米级铝合金锻环淬火方法”国家专利,创综合经济效益230 万元。
在锻造厂技术开发科担任模压工艺支持工程师期间,陈丽芳获得了五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达人”。
一起成长的团队
低调能干的“专利达人”陈丽芳在自己成为“技术大拿”的同时,还负责对区域工程师和支持工程师进行“传、帮、带”工作。
和陈丽芳同属“80 后”的金承龙虽然是锻造厂模压制造部负责人,但在产品设计领域比陈丽芳接触得晚。软件的学习、工艺的要领,陈丽芳讲解起来一点都不保守。
“人们都说同行是冤家,技术系统保守的人多,能吱吱唔唔告诉你一点专业知识就不错了,不讲不告诉你是正常的,讲了告诉你了反而是不正常的了。但陈丽芳她不但不保守,反而还主动讲解,我当时真的很吃惊,觉得这个女孩子没有一点心机,但吃惊之余更多的是佩服。”金承龙说。
和陈丽芳一个办公室的代芳芳清晰地记得,2008 年自己刚分到技术质量科时,陈丽芳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积累的工艺知识、解决问题的办法倾囊相授。
“我生病的时候,是陈丽芳带着同事们把我的工作顶下来,没有一丝计较。有同事出差,同样是大家一起把工作做下来。对于本来就没有周末休息的大伙来说,真的是非常辛苦。但在这样和谐的团队里工作,即便是辛苦,你也觉得安慰。”代芳芳说。
群雁高飞头雁领。陈丽芳无声的敬业与付出,默默地影响和带动着技术质量科这一群二三十岁左右的同龄人,交流心得、分享经验、钻研技术在科室蔚然成风。近年来,由于技术人员退休的退休,走的走,正是这一支和谐的队伍,给青黄不接的技术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你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是拼搏,什么是敬业,什么是责任。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节假日之分,一天24 小时手机处于开机状态,即便是凌晨车间有问题需要解决,他们也都会立即赶到现场处理。在他们身上,我最真切地感知了西南铝技术队伍的力量。”技术质量科科长陈庆对自己的团队非常满意。
在模压线工作10 多年来,陈丽芳和她的同事一起,参与了“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工程、国产大飞机等国家航空航天重点项目的材料研制任务,完成了国家急需产品的开发及攻关项目近800 项,攻克了多项自由锻件、锻环、模锻件产品的生产难关,解决了成型和性能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成功研制出国内最大型的高温合金模锻件并填补国内空白,创效达1000 万元。提起这些骄人的成绩,陈丽芳总是谦虚而又心怀感恩:“科研成果是集体的智慧,离不开团队共同的求索创新与奋斗,是企业培养了我并给了我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