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劳动者之歌】从农民工成长为百里矿区“发明家”
——记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车集煤矿职工游弋
中工网记者 余嘉熙 冯国鑫
游弋(左一)与工友们在实操基地讨论皮带运输操作创新工作。资料照片
只有初中学历,靠勤奋自学,在矿山的锤炼下,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技术精湛的电工高级技师;没有专业教导,凭刻苦钻研,怀一颗感恩之心,集12项发明专利于一身,为所在企业节省大量资金投入……
他就是游弋,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车集煤矿机电一队主副井电工班班长。15年时间,这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不仅自己完成了从普通矿工到矿区明星的飞跃,而且带领着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为“河南省职工学习工作室示范点”、全国首批“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领衔工作室,共完成创新成果60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27项,培养了3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扎根矿山练就一身本领
今年44岁的游弋因家庭贫困过早走出学校,四处打工挣钱养家。
没有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游弋辗转多处也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勉强维持生计。多年的漂泊让游弋至今难以忘却:“你想想,那时候一个孩子,没学历又没技术,在外面无依无靠,日子过得真的很苦,所以我特别想安定下来。”
1999年3月,河南能源永煤集团下属的车集煤矿招收农民工。看到招聘启事,打了12年工的游弋下定决心:这辈子就当好矿工,在矿山扎下根。
因为煤矿刚刚投产缺乏技工,队领导决定鼓励能干又好学的游弋当一名电工。这也让他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成了一名技术工人,为难的是自己电工基础知识非常薄弱。
“那时候也高兴啊,领导这么看重我。但是心里也发虚,没上过学,怕自己不行,辜负了矿上的信任。”游弋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矿上主井闸控系统出现故障,班长带着他前去处理,看着班长忙前忙后,自己却眼瞅着电控系统和图纸无从下手,专业术语更是听也没听过,“太尴尬了!”
为了尽快掌握基本技能,游弋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当时,永煤公司培训中心开设电工知识培训班,在求知欲的驱使下,游弋不满足于每周一次的培训,没有通勤车,他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前往培训中心学习,风雨无阻。而当年永煤集团培训中心签到记录本上,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游弋”几乎成了唯一固定的名字。
厚积方能薄发,由于一直坚持刻苦学习和钻研,游弋很快成为矿里的业务骨干。2006年5月,游弋顺利从劳务工转为企业合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