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核电设备国产化道路上的时代先锋
2007年9月,孙云根成为中宣部推出的“时代先锋”的典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各大媒体,都详实地介绍了他在秦山二期建设中的事迹,被誉为核电设备国产化的楷模、核电设备“中国制造”的追梦人。
位于浙江的核电秦山二期工程,是我国“九五”时期开工的唯一采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核电站。当时国内的核电站设备主要由国外厂商提供,尤其是一些关键设备国内厂家还不具备生产能力。如何通过秦山二期使更多的核电设备实现“中国制造”,这对于当时国内的制造业和刚刚起步的中国核电产业来说至关重要。孙云根作为该工程负责设备的分管领导,以国家利益为重,克服重重困难,与我国大型制造业集团密切配合,实施完成100多亿元的设备采购合同,实现了40余项核电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这对拉动我国高端制造业技术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堆内构件是核电站的一项关键设备。时任秦山二期设备处进口科科长的孙云根和同事们借着当时国际上核电发展萧条、国外厂商争相希望拿到秦山二期主设备合同的契机,坚决要求外商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要分包部分加工量由国内制造厂承担,以培养国内制造厂的设备制造能力。坚持宁愿多花设备费,也要求外商接受我方设计人员的设计跟踪,以便掌握该设备的设计技术。这一切都为后来扩建工程中堆内构件的国产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为了提高设备国产化率,孙云根想出很多招数与外商“斗智斗勇”。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1、2号机组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5%。之后,国家又对秦山二期提出更高要求:扩建的3、4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要提高到70%以上。这意味着有210多项大型设备要在国内制造。
此时作为秦山二期分管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孙云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55%到70%国产化率的提升,从数字上看只是多与少的量变,但具体到某一项设备,那就是从无到有的质变。
孙云根清楚地记得1、2号机组进口堆内构件谈判时的艰难。在扩建工程中,他下定决心要由国内厂家来生产这一设备。他的这份对核电国产化的执著感动了上海电气集团,他们毅然承接了全部制造任务。
如今,秦山二期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核电的一面旗帜,其中,设备国产化是最醒目的业绩之一。2006年,国家发改委将“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的荣誉称号,颁给了以孙云根为主的设备采购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