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两根轨,迈开一双腿,不敢多喝水,基本不张嘴。”关改玉说,这就是她的工作状态。
8年来,她说的话比不上常人一年说的话多,在百余里长的铁轨上,背着10多公斤的单肩包,跪下、检测、行走,日复一日……旷野外,寒风中,骄阳下,风雨中,一位“80后”姑娘,用近8年时间与钢轨对话,把人生最美好年华奉献给祖国铁路建设。
关改玉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2017年“全国最美职工”、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山西省十大杰出女职工等荣誉称号,成为中国铁建女职工的杰出代表,成为全国女职工学习的楷模。根据她的先进事迹改编的微电影《承诺》荣获山西省总工会微电影大赛新闻类作品一等奖。
打破常规 突破自我 “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
“探伤工”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但是你知道吗,当你乘坐火车时,都要由探伤工逐一对钢轨焊接接头处进行质量检测,排查出可能危害行车安全的隐患。他们往往要背上十几斤重的精密仪器,一个焊点一个焊点地为钢轨“揪”出病害,确保每个焊点都符合标准,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面对这样一份男人都会觉得辛苦的工作,个子不高,体重不足45公斤的关改玉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了8年。
“我报考探伤工,就是不愿意坐在办公室。年轻人一定要有拼搏奋斗精神,突破自我。”提及当初职业选择关改玉如是说。2009年7月,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她进入中铁十七局铺架分公司海东项目部办公室工作,了解到公司急需探伤工,便主动请缨,参加了国家级探伤工培训,经过刻苦学习,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该局首批获得国家资格认证的探伤工之一,打破男性垄断该行业的惯例。
“新手上路一般都是从简单的开始,而我则直接从困难模式起步。”关改玉回忆。2009年,海南东环项目开工,天气炎热,气候潮湿,开展户外工作时汗如雨下,加之500米钢轨运输困难,只能把当地生产100米的钢轨用于建设,工作量加大了五倍。她没有叫苦叫累,和其他同事一道,白天黑夜连轴转,圆满完成了任务。
钢铁线上的执着坚守
近8年来,关改玉先后参与了海南东环、京沪高铁、汉宜铁路、宁杭客专、津秦客专、邯黄铁路、宁安铁路、张唐铁路等8项国家、省重点铁路工程探伤作业,累计步行1700余公里以上,平均每个工作日至少步行16公里。
作为工地唯一的女同志,野外工作条件的艰苦和需要克服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由于长期在野外工作,工作现场条件艰苦,上厕所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关改玉只能少喝水。工作时,实在渴得难耐就含上一口水润润嗓子,过后再吐掉。正如她自编的顺口溜“守住两根轨,迈开一双腿,不敢多喝水,基本不张嘴”。时间一长,不但嗓子发炎,身体也开始脱水,她依然一步步走在工作的路上,检查着一个个关系到列车安全、乘客安全的焊点,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三个月。
关改玉刻苦钻研探伤技术,改进工作方法,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经她检测的8000多个焊头,准确率都在95%以上,成为“女神探”。她先后总结出“心里稳、移动慢、坚持看”工作法,“看关键、看重点、看本质”工作要领和“一看波形显示、二看探头位置、三看轨道状态”工作技巧,有效避免了误判漏检的发生。技术熟练后,检查一个焊点,她几分钟就能搞定了。她能根据探伤仪显示的波形,准确判断焊轨质量是否合格,保证了检测准确率,在路局多次复测中均赢得较高评价。
大国工匠的引领创新
关改玉成为中国铁建职工广泛学习的榜样。卢朋说,关改玉是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要大力发挥关改玉典型示范作用,推进“高尊旗”企业建设进程。
在向着中国高铁技术最前沿挺进征程中,关改玉并未就此止步。她说:“中国铁建和中铁十七局培养了我,我要为企业、为国家发更多的光和热!”她以“铺架工匠孵化室”为平台,把各领域创新攻关能手和热衷创新的骨干聚集起来。在她推动下,“铺架工匠孵化室”建立了一整套工作制度,高标准配置了办公设施,他们组织学习,挖掘潜力,发挥才能,开展攻关,研究领域已经从钢轨探伤向设备工艺、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延伸。据统计,关改玉牵头的“铺架工匠孵化室”申报国家专利6项,形成工法4篇、优秀科技论文4篇;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认证,1项工法获得中国铁建二等奖;关改玉主笔的《钢轨焊缝探伤伤损形成机理及控制方法》获得集团公司优秀论文二等奖。同时,他们形成5项合理化建议,创造经济价值420余万元。
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值了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一个‘饭碗’,我早就坚持不住了。让我坚守下来的,是探伤带给我的一种信念。”
这些年来,关改玉一直把师傅的一席话铭记在心:“探伤工绝不仅仅只是钢轨的‘医生’,更是千千万万旅客生命的‘守护神’!我这一生,就干了这一件事,而且干好了,这一辈子值了!”
“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探伤工,自己也感到适应了,但是回想起来确实比较辛苦。”关改玉回忆,这些年在一线工作,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经历了很大挑战。
在外工作久了,回家团聚就成了关改玉最大的心愿,一年与家人相聚时间不足半月。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她有时也会刻意隐瞒现场情况,尽量多讲一些工地上的趣事给家人听,让家人不会过分为她担心。
她感到自己对家人还有很多亏欠,她有一个愿望:“工闲时能陪父母在我曾经奋战过的铁路线上乘车旅行,给他们讲讲我曾经的工作故事。”
重访最美职工:
张怀东:扎根大山深处 叩开宝藏之门
洪家光:飞机“心脏”的守护者
农加贵:扎根“麻风村” 做大山孩子的领路人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