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工会人物-正文
已故中国劳动法学奠基人关怀:我是一块煤(图)
//www.workercn.cn2014-04-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关怀’的名字是他自己改的,他原名叫关家驹,意思是关家的千里马。大学参加革命,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他改名为‘关怀’,意思是他要把关怀劳苦大众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

  望着窗外满目的新绿,王雪清开始了回忆。

  第一次见到关怀,是1978年,当时她39岁,关怀52岁。“外表干净,皮肤白,学者的样子。”这次见面,改变了王雪清的后半生,从此,孀居的她带着儿子从四川来到了北京,“我很感谢关怀,给了我一个家,让我的儿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对关怀我总是心存感激的。”说到这里,她的眼泪第一次夺眶而出。

  关怀是中国劳动法学的奠基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也是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早期开创者,1981年,他出版了《经济立法与经济司法》,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法典开山之作之一。但后来关怀做出了选择,把时间和精力全部集中在了劳动法领域,因为他见证了每一次推进劳动立法的艰难博弈,在资强劳弱的现实中,在直接“危及”企业既得利益的法律修改和制定过程中,作为劳动者的代言人不仅需要正义感,而且需要勇气。关怀认为,这正符合自己的人生追求——为劳苦大众服务。

  王雪清递给记者一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教授简介,与其他教授们列举多个研究领域不同,排在首位的关怀教授,在研究领域一栏,只填了一个《劳动法》。

  80岁的时候,关怀为自己的学术文集取名《神圣的权利》,在他看来,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拥有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

  二

  从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开始,关怀就一直孜孜以求于劳动法学的教学和研究。1983年,他主编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高等院校法学统编教材《劳动法学》,为新中国劳动法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他是这所大学资历最老的教授之一,更是新中国最早培养劳动法人才的法学教授。从1953年起即承担了法律系两年制劳动法研究生的培养,这一批学生成为中国最早劳动法领域的先行者和骨干,其中包括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马原。

  1979年后他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劳动法硕士点。同时,培养了一批高校劳动法师资班学员。1986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工运学院(现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先后担任系主任和名誉系主任,为工会系统培养法律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关怀不是博士生导师。”王雪清为关怀鸣不平,“像关怀这样的资历怎么当不上‘博导’?!”对于这种不公平,关怀在世时,每次听见妻子抱怨,总是阻止道:“你在家里说说就行了,不要到外面说,咱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名利而说话。”

  据一位跟关怀合作多年的记者回忆,他从来没有听过关怀在背后议论过任何人的不是,“这一点非常难得。”

  “ 他性格一直很隐忍的 。 ” 王雪清感叹 。

  没有“博导”资格,关怀的学生只能去考其他教授的博士生,“本来,他可以培养更多劳动法专业的优秀人才。这可能是他最大的遗憾吧。”

  … …

  关怀去世的这一个月里,每天凌晨两三点,王雪清就会条件反射地从睡梦中醒来,看着空着的半张床伤心落泪。“关怀生病后,身体老是觉得冷,我就给他被子里放上3个热水袋,到凌晨两三点的时候,热水袋凉了,我再起来给他换上热水。”

  一直到去世前几天,关怀还一直在工作,躺在医院里,拿着放大镜为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年会写贺信……即使身体已经很虚弱了,接电话的时候,他说话的声音还是特别洪亮,“他就是要让别人觉得他身体很好,还可以做事。”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