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华网沈阳12月5日电(记者梁娟、张非非)看病难,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凡进过医院的人几乎都有过体验;而要解决这个多年来困扰患者、医务界和政府的难题,到底有多难?
知难而进,是徐克的选择。
2005年,吉林患者刘贤涛慕名到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找徐克医生看病,他因下腔静脉血管阻塞被多家医院告知面临截肢危险,这对庄户人家来说是个天大的灾难。
徐克提出了装支架打通血管即可免截肢的治疗方案。可是,徐克看到刘贤涛脸上乍现的喜悦之情一划而过,最后喃喃地说:“花钱太多,这病不看了!”
这个表情,让徐克铭心刻骨。“当我看到他转身离去的背影时,心都痛了。明明可以治好的病,难道就眼看着让他回去截肢丧失劳动能力!”
徐克留下了刘贤涛,想办法为他减免费用,最终手术成功。现在的刘贤涛不仅能伺候自家的菜园子,还能到煤矿下井采煤,过上了健康人的生活。
刘贤涛的事儿刺痛了他,也让他思考:“这么多年来,作为一名公立医院的医生,为什么不断创新医疗技术,就是解决不了群众看病的难题?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中,公立医院到底应该有什么担当和作为?”
1954年出生于沈阳一户普通人家的徐克,年少时就梦想着做一名能够治病救人的临床医生,为此他两次放弃了领导推荐的中国医科大学令人羡慕的行政管理岗位,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的一名普通医师。
而后,徐克在日本滨松医科大学研修“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拒绝了日本导师的挽留和高薪的工作。他说:“放射介入治疗当时在国内应该说还几乎是空白,国家更需要我,回来才更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
回到中国医大第一医院的徐克一直致力于肝胆与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成为这个领域全国知名的权威专家。
然而,越来越多患者看病难的现实让他感觉到,仅仅做一个好医生也许还不够。
2005年6月9日,徐克从一个普通的放射科主任被任命为医院院长。一下子从科室主任升任院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人担忧有人质疑。
“从主任直接升院长,他行吗?”不少同事对徐克持观望态度。但徐克却充满信心:“我知道不少人有些怀疑,但我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带领医院创新改革,我觉得自己可以试着努力去做!”
走马上任后,徐克进行了认真的调研,通过分析医院患者构成,徐克发现看病难和贵集中体现在基层患者身上,省城大医院的患者六七成都是农村来的病人。徐克还发现,在省城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轮番手术筋疲力尽的同时,县级医院却出现了“百姓不光顾,医院要荒铺”的局面。
据此,徐克没有像一些大医院那样,盖新楼、办分院,通过横向扩张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探索资源纵向整合新模式,下沉基层,与薄弱的县级医院协作办院、联盟办院和集团办院,让三甲大型医院与基层医院,共同分享大医院的声誉、优质的医疗资源、优良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
借原卫生部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号召的东风,徐克开始了服务基层的“四步曲”。在医大一院建辽宁省县区级骨干医生培训中心,面向全省给基层医生提供免费吃住、免费培训的服务;2007年开始启动协作医院项目,专家下基层对口帮扶;进行城乡一体化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远程挂号诊断,重患病人及时视频会诊;率先提出集团医院模式,医疗资源逐级下沉,重症病人逐级上转,建立分级医疗长效机制。
徐克的做法当时许多医院同事并不认可。胸外科副主任刘宏旭告诉记者:“我当时觉得他这是不务正业、劳民伤财。专家都跑到基层医院做手术,患者都不用跑来大医院看病了,医院收入咋整呀!”
然而,刘宏旭后来却发现,医大教授们在基层坐诊,以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吸引了更多的大病患者选择到医大一院就诊,这几年大病住院患者大幅增长。
“令我没想到的是,有时走在县城大街上,都有不相识的农民惊呼”这不是刘教授吗‘,然后上来跟我握手,说些感谢的话。“
这些,让徐克和他的同事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目前,医大一院已与全省44个县中的21个县建立了协作办院和集团办院模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令业界刮目相看,徐克更被称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急先锋”。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把一般的常见病治好了,疑难杂症再到大医院去解决。让医疗资源逐级下沉,重症病人逐级上转。”徐克说,实践证明纵向整合、帮扶基层医院并不是公立大医院的负担,而是在患者、基层医院和三甲大医院实现了多赢。
徐克喜欢干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越有新的问题,越想知难而上。他说,有新的思路和想法,才有新的动作和结果。
他的努力,给辽宁公立医院改革甚至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做出了样本。但徐克却深知,这仅仅是“一点”进展。
徐克说:“我们一家医院的改革和探索解决不了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还是要从顶层设计开始,改革医药定价机制和流通体制,加速推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至于他自己,“急先锋”——这是他对自己的期许,也是他对患者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