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张雷:用“智慧”追风的人
//www.workercn.cn2013-12-10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归国留学人士践行中国梦

张雷:用“智慧”追风的人

    专家预测,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智慧能源”的时代,即由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结合,比如风能、太阳能等,使能源利用更加智能化。最近几年,美国、日本、德国在“智慧能源”领域纷纷布局。

    “世界智慧能源产业飞速发展,我们要迎头赶上,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整合创新资源,抢占智慧能源的制高点,推动经济社会转型。”11月30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江阴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远景”过去几年主要致力于开发利用风能。他的角色,相当于一个用“智慧”的信息技术去“追风”的人。

    2007年,张雷回国创业,短短6年时间,“远景”已成为全国风机制造领军企业。究其原因,除了掌握核心技术外,更在于张雷创业团队的独到眼光。

    近年来,西北、东北和华北、东南沿海等高风速地区的装机容量不断上升,支撑了中国风电的爆发式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并网瓶颈严重制约风电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直至目前,限电、弃风依旧是中国风电产业一个难解的困局。

    2009年,是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累积的弊端逐渐显露的一年。这一年,张雷率“远景”果断将低风速领域列为市场拓展的重点,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张雷说,过去,靠近电网负荷的受端地区——也就是面积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区域60%的低风速地区,由于风机的技术壁垒,没有得到国内企业的充分重视与利用。

    开发和利用低风速资源必须解决三大挑战:一是低风速区域风力稀薄;二是低风速区域的机组若要达到与高风速区域机组同等的功率输出,就必须加大叶片以便捕获更多的风能,这将直接导致度电成本的增加;三是低风速风场的微观选址要求很高。针对这些挑战和难题,“远景”将丹麦全球创新中心的技术专家和中国研发中心的专家组成研发团队,在智能双模电气传动链技术、动态最优发电量捕获算法、叶片气动优化、多变量控制等方面获得10多项专利,有效攻下了堡垒。

    2012年4月30日,远景能源全球首台1.5兆瓦93米大叶轮低风速智能双模风机在安徽来安风场并网发电,让约占总体风能资源30%的超低风速资源也具有了开发价值。

    风速区域尝到甜头后,张雷把目光投向了我国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我国部分地区非常适合开展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比如江苏已有4个海上招标项目,达到1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国外海上风机价格昂贵,且均为针对欧洲近海的风资源和海洋地质条件设计。能否针对国内海上风能的特点,设计出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海上智能风机,替代并超越进口产品?张雷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通过自主创新,今年10月,“远景”自主研发的3.6兆瓦海上风机成功在丹麦并网发电,“远景”也因此成为了第一家在“风电之乡”竖立风机的中国企业。

    回顾自己的创业史,张雷说,我要感谢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因为我很荣幸地入选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在创业的过程中,“千人计划”企业受到政府各部门的呵护和关注——江阴市政府帮我们建设了价值上亿元的基础设施;江苏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使我们的创新技术能够迅速产业化。

    “6年前,我怀着梦想回到祖国。这个梦就是要创立一个在国际上代表中国人智慧的企业,依靠智慧胜出,而非依赖资源、透支环境和劳动力获取竞争力。现在,我依然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张雷说。(袁于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