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国建:笔尖上的陪审“舞者”
//www.workercn.cn2014-01-04来源: 人民法院报分享到: | 更多 |
陪审之余,帅国建撰写陪审心得。 冯冬莉 摄
八年间,他陪审及调解案件1120余件;八年间,十余本法律书籍被他翻看得皮儿卷边儿毛;八年间,他将三万余字的陪审心得和帮教“故事”记满了厚厚的两大笔记本,三篇探讨陪审工作的调研文章在专业会议上交流……
“省优秀人民陪审员”、“市优秀人民调解员”、“县先进工作者”等一大摞荣誉证书,见证了他40年来脚踏实地的人生历程。
他,就是四川省西充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帅国建。一个胸怀信念的执著勇士,一个志存高远的热血党员,一个用笔尖思考的陪审“舞者”。
“法官梦”屈服“悲情”现实
1952年,帅国建出生于西充县太平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记得孩提时,父亲就常对他“唠叨”:做人要正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句话慢慢渗入到他的血液里,成为他的座右铭。
生活条件的简陋,乡村农活的繁重,在小国建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8岁时,帅国建入学,刻苦学习的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上世纪60年代初,农家人常常是食不果腹,读书更是一种奢望。家里仅有的两本“小人书”和他形影不离,“小人书”的内容是包拯、海瑞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思想和性格。
10岁那年,同学带到学校的一个麦子馍馍被偷了,老师经过简单询问得出的结论,让小国建的一个好友蒙冤,这件事让小国建下决心长大后要成为像包拯那样的人。当时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农村孩子悄悄偷拿集体的柑橘、粮食是常有的事。因为实话实说,小国建得罪了不少乡邻,但这反而坚定了他长大要伸张正义的想法。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波及到小国建所在的农村,高小尚未毕业的他,因学校停课而不得不辍学了。小国建的法官梦也就此湮灭在“文革”的洪流里。
编辑: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