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华明(右一)带出的血性方队。琚振华摄
某年初春的一个清晨,黄海海域,参加中外联演的四艘外方大型反潜舰与1架反潜直升机,正在一个狭小的海区内“围猎”一艘中国潜艇。演习导演部给出的潜艇被发现概率是99%,但中方艇长出奇制胜,选择水声环境最复杂,也是操纵潜艇难度最大的阵地隐蔽起来,果断指挥潜艇利用水下噪音掩护,成功穿透外军的“天罗地网”,并创下一场演练10次先敌攻击的纪录。
这位创造“奇迹”的艇长,就是海军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艇长华明。入伍24年来,他参与完成远航战巡、武器实射、中外联演等数十项重大任务,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标兵”“海军十杰青年”,被海军官兵誉为有全球视野的“水下先锋”。
“人生就像潜艇的痕迹,潜得越深,走得越远”
“从入伍的那一天起,我的生命便融入了大海。”回忆起自己当兵之初,华明感慨万千。1992年,作为潜艇兵的华明第一次潜入海中,看着艇长把着潜望镜指挥若定,他就暗下决心,要在未来成为一名艇长,带着中国潜艇巡航在浩瀚的大洋深处。
2008年10月,华明被任命为某潜艇实习艇长,艇长梦终于成真。梦想实现的背后,是他10余年间历尽艰辛越过的一道道坎:上军校时为学好英语他跟着老师后面跑,牛津字典随身带,甚至说梦话都是英文对白;为了啃下潜艇构造这块硬骨头,每个周末带着十几本培训笔记和6个馒头一壶水,在潜艇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为学习雷达、无线电、声呐等专业知识,向支队机关的业务长学,向兄弟艇队学,向部门业务骨干学……聊起这些,不善言辞的华明笑着说:“人生就像潜艇的痕迹,潜得越深,才能走得越远。”
任艇长以来,华明长时间“潜伏”在深海大洋,带领艇队为祖国守卫海疆,航程10多万海里。
“平时训练心软,战时就会心痛”
2008年底,华明首次率艇在某海区训练,就遇到突发事件。当潜艇在水下潜航时,机械突发故障,一名艇员应急处置不当,导致潜艇不得不浮出水面。后来经过数小时全力抢修,训练才得以继续进行。
“首航失利”让华明明白了一个道理:潜艇是百人一杆枪,只有每个艇员的技能练精了、练强了,把组成战斗力的每一环链条连通了、卡紧了,才能使潜艇成为令敌生畏的“水下杀手”。
“平时训练心软,战时就会心痛。”华明说。为进一步打牢艇员专业基础,华明每天都要组织艇员把所执掌装备的性能原理、操作规程温习一遍,推行“一人多岗、一岗多人”训练法和“艇员每日三问”“艇队每周五练”“专业每月一讲”的基础技能组训模式。与此同时,他还成立由艇副长、值更官、机电长、水手长等参加的16人潜操口令编写小组,一边训练,一边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整理编写《某型潜艇指挥操纵程序口令与战位协同表》。
“无论你的战场在何处,都必须有全球视野”
隐蔽攻击是潜艇的主要作战样式,一旦被发现就容易成为敌人的“活靶子”。为了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华明深入研究世界海军强国反潜战法战例,不断研究对策。华明说:“作为一名现代军事指挥官,无论你的战场在何处,都必须有全球视野。”
一天深夜,华明突然产生一个大胆想法,他顾不上已是凌晨1点多钟,急匆匆地敲响支队长胡武波的房门,两个人一直探讨到天亮。凭着这股钻劲儿,华明摸索出8套新战法,拿出的数十种隐蔽突防方案被推广应用。
藏得住是潜艇作战的前提,先敌攻击是打赢的关键。担任艇长以来,华明感到鱼雷发射准备耗时长,能不能打破常规,找到一条新的路子呢?华明深入研究相关战术条令,虚心请教保障专家和有关技术人员,结合训练反复模拟推演,创新鱼雷发射准备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潜艇海上快速反应能力。(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张旭峰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