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长勇(中)手把手帮带技术骨干 郑希胜摄
他很普通,普通到在全国七大军区、18个集团军里,他只不过是一名营长;可是,他又很不一般,作为我军第一批无人机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他在新型作战平台——无人机领域不断创造和刷新着无人机的飞行纪录,屡立奇功。
他不是飞行员,他的双脚始终没有离开过土地。可就是这样一个脚踏着祖国大地的人,却气定神闲地“驾驶”着战机穿云破雾,在万里高空翱翔。他叫李长勇,42集团军某旅一营营长,一个从首善之城沧州走出来的青年军官。
■不断创新无人机飞行纪录
初夏,广州军区某训练基地,红、蓝两军之间的一场实兵对抗演习正酣。
只见红军的数架无人机像展翅的雄鹰,飞向蓝军阵地。“搜捕目标,实施干扰!”随着李长勇一声令下,无人机迅即撒开一张电磁大网。瞬间,刚才还能顺畅通话的蓝军通信系统传来一阵噪声,接着陷入寂静。红军抓住战机果断发起攻击,一举锁定胜局。“你立了头功!”硝烟散去,红军指挥员握着李长勇的手激动不已。
李长勇也很激动。看着像雄鹰一样在空中翱翔的无人机,他仿佛看着自己的孩子。
几年来,李长勇先后参加全军多种无人机定型试验,提出10多项改进意见,总结的装备检测法和编写的操作规程在全军推广,夺得全军电子对抗装备保障技能比武竞赛金牌。
2010年,李长勇还探索出无人机小范围手控降落的方法,将降落场面积缩小到通用标准的1/18;2013年,他独立组织列装才两个月的新型无人机实飞,开创无人机首飞不要厂家保障的先河;今年6月,他再次创造了某型无人机编队飞行最远距离纪录……
■当之无愧的“无人机王”
据了解,我军早期无人机系统设计为单控单飞,作战效能有限。“能不能搞双机协同?”时任连长的李长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可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连厂家都觉得这个想法难以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长勇查阅了大量资料,甚至用计算机仿真分析双机协同的可行性,大量开展地面静态试验。经过两个多月努力,他终于突破了技术难关。在总部组织的基地化训练中,李长勇成功采用双机协同对蓝军实施干扰。现场观摩领导惊叹:“全军真正意义上的双控双飞,竟然在一个基层连长手上实现了!”
正是因为不断创造和刷新无人机飞行的纪录,李长勇被军内外同行誉为“无人机王”。(记者李华 实习生武雨薇 通讯员陈胜 骆宏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