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法官邹碧华的生前身后事:他是一位负重前行的纤夫(图)
//www.workercn.cn2014-12-19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3年9月29日,邹碧华接待一起案件当事人。资料图片

邹碧华 资料图片

  2014年8月11日,邹碧华与贵州省司改领导小组一行交流上海司法改革方案。 资料图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做得好一点,社会就会进步一点。一个案子处理好,对一个家庭,对整个社会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你使许多事情发芽

  而自己被冬天拂去如落叶

  十二月十日,上海小雨

  船到江心

  操桨者骤然沉默

  耳边只余风声

  独角兽回到了寓言里

  谁来驮负巨大的词语

  ——有的人说会放弃;

  ——有的人说会继承。

  2014年12月10日,一位年轻的广东法官噙着泪写下这首小诗,遥寄学长邹碧华。

  这天下午,13时35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吃完午饭,司机李小马师傅接他去徐汇区人民法院,14时他要陪同陕西省委政法委的同志调研。

  车行在路上,离下午的会议还有10分钟,邹碧华的胸口开始剧烈疼痛起来。“我送你去医院吧。”给邹碧华开了6年车的李师傅第一次看到他如此痛苦。

  车子向瑞金医院疾驰而去。开单、挂号、心电图检查、急救室抢救,强心针、压胸、抽血……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的李师傅默默祈祷:他还这么年轻,老天爷,用我这条老命把他换回来吧!

  16时左右,正在学校的邹碧华的儿子接到电话:尽快赶到瑞金医院,爸爸在抢救……前一天晚上,他还接到爸爸祝贺自己21岁生日的电话。

  17时20分。上海的天空飘着小雨。邹碧华安静地躺在病房里。旷野一片寂静,时间戛然而止。

  噩耗在微信圈迅速蔓延,法律圈震惊。家人、朋友、前辈、同事、同行、老师、学生,人们流泪、痛惜、不舍,不愿相信。无数的悼念文章开始出现在各家媒体。从法官、检察官到律师、学者,所有人都在真心诚意地纪念他,成为近年来司法界少见的“邹碧华现象”。

  邹碧华还是一副黑框眼镜,带着温雅谦逊的笑容,在白菊花的簇拥下注视着所有的人。

  一个人具备什么魅力,才能折服众人之心?一位法官具备什么品质,才能赢得众人尊敬?采访中,我们不断遇见悲伤,泪水一次次打湿脸庞,在每一段记忆的拼缀中,我们也不断得到解答:

  “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和法律素养,赢得所有人的敬意。即使在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一名追求卓越、敢于担当的法官,仍然会受到众人尊重。”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说。

  “做法官,当如邹碧华。”人们由衷叹服。他是燃灯者,他是布道人,他是一位纤夫,负重前行,他是一支蜡烛,燃烧生命。他用自己的学高身正、善良真诚和对法治理念的不懈探求,赢得了一位法官的身后荣耀。这荣耀,折射的是中国法律人的梦,映现的是法治中国的前路。

  1.誓做庭前独角兽

  “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个国家法治的发达程度;而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表明这个社会的公正程度。”——邹碧华

  12月9日,邹碧华离开的前一天。

  这一天,上海法院律师诉讼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作为这一创新举措的操盘手,邹碧华在他的朋友圈里转发了这条消息,他还加了句评论:“希望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他的微信朋友圈更新停留在这一条,简短的一句话成了他最后的寄语。

  熟悉邹碧华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在上海长宁区法院院长任上时,邹碧华就力主推出《法官尊重律师的十条意见》。一个法院专门出台一个尊重律师的实施意见,一时间在律师界引发震动。

  《十条意见》明确到很小的细节:庭审中法官不得随意打断律师发言,法官不应当着当事人的面指责、批评律师,更不得向当事人发表贬损律师的言论等。

  “我们是一个法律共同体,应该照顾他职业的便利,这是法官给予律师基本的尊重。细节,能让律师、当事人感受到人文关怀,这是法官职业里最有价值的东西。”邹碧华说。

  法官应视律师为职业助手。“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处理好法官与律师的关系,日积月累,必将动摇法治的根基——信任,司法的公信力无从谈起。”邹碧华的思考仍在深入。2012年,他在博客上写下《法官应当如何对待律师?》一文,在律师界广为传颂。《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回忆说,最初关注邹碧华,就是因为这篇文章,“我自信,一名能够关注并理解律师的法官,一定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官员。”

  事实上,法官与律师的良性互动关系,只是他的“未来法院”蓝图里的一部分。这幅蓝图,从他1988年自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进入法院系统工作时就已埋下种子,一步步清晰。

  网络世界里,邹碧华给自己取名“庭前独角兽”。在中国古代,独角兽獬豸懂人言、知人性,智慧高,性情中正,能够明辨是非曲直,识别善恶忠奸,是公正执法的化身;而西方传说中,独角兽形如白马,诞生于大海的滔天白浪,代表高贵、纯洁和永恒不变的坚定。

  颇具意味的名字,是邹碧华为自己树立的标杆,也浓缩了他对法官职业精神的理解。“法官应当具备包容、超越、谦和、关怀等基本素质,应当具有清醒的职业认知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具备这样素质的法官在法庭上才能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气度。”邹碧华这样描绘他心目中的法官。初入岗位时母亲的叮咛他须臾不敢忘:“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

  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过研究员,先后担任上海高院研究室副主任、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每一个岗位的历练都让他朝着理想、完善的人格又近了一步,对法院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也在深入。

  2010年,他的专著《要件审判九步法》引起法律界关注,连续两年成为法律出版社的畅销书,甚至到了民事法官人手一册的地步,被最高人民法院推荐为指导民商事审判的范本。很多一线法官戏称,要件审判九步法是“法庭上的《独孤九剑》”。

  他还著有《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基层法院可视化管理》等十多部著作,在法学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了大量全国、上海法院的重点调研课题。翻阅他的文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务与理论密切结合。他注重审判经验的积累和传承。法律出版社的编辑韦钦平说,单是在长宁法院工作期间,邹碧华就写下40万字的工作日志。

  从2008年开始,在长宁法院担任院长的4年半,成为邹碧华职业生涯的重要一环。用他自己的话说,“之前都是铺垫,当基层法院院长才是真正的磨炼。”在长宁法院,邹碧华有机会实践他满脑子的想法。法官助理制度、法院信息化建设等设想都在这一片小小的“试验田”上有了雏形:

  立案大厅分隔出一个个独立的房间,保障当事人的隐私权,也让信息采集工作从立案接待开始全程跟踪;虽然空间狭小,但所有的审判员都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文员的办公区域则紧挨在旁,形成一个整齐的序列。初次踏入像是走进了一家公司,层次分明,有条不紊;三楼的少年法庭,原本是一张大圆桌,公诉人和审判人挨坐一起,改建时邹碧华特意提出改成椭圆形的连体桌,法官坐在一边,对面是当事人、公诉人和律师。

  “看似细枝末节,都是对现代司法理念的诠释和表达。比如办公区域的调整,背后是流程再造的思路。位置的挪移,是在表明审判永远是中立的,法庭永远是法官的舞台,而不是法官和检察官共同的战场。”和邹碧华一起开了无数次改建讨论会,一遍遍推敲方案,长宁法院办公室主任曾俊怡觉得,自己慢慢开始理解邹碧华了,“我想,未来法院的样子,一定深深住在他心里”。

  2.理想和信念会带来无穷力量

  “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永不抱怨,去做那些力所能及能够改变的事情。”——邹碧华

  12月10日,邹碧华离去。

  说到这个日子,很多人脸上都会一阵颤抖。“那天,邹院长上下午的会议都是我安排的,中午我还给他发了条短信,提醒他下午的工作安排……”说了两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张新就哽咽了。

  当天15时,得知司机李师傅打给院长办公室的电话,张新和同事立马赶到瑞金医院。“照理下午的调研,我是该陪着去的。可他总说,你们先去忙,我自己去就行。”张新说,邹院长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领导的架子,但凡自己能做的都亲力亲为。

  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7月12日,上海正式拉开司法改革序幕。在此之前,上海高院成立了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并增设司法改革专项试点工作办公室。邹碧华任司改办主任兼试点办公室主任。

  《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制定先后召开了15次座谈会,历经34稿。每一字都要经得住层层推敲,每一句话背后,都需要大量案例和数据的支撑。上海高院司改办的那层楼面常常灯火通明,加班是常态。

  跟着邹碧华出了一次差,就让张新感受到了司改办的节奏。一早出发,到了当地作好交流发言,当晚赶回,到上海已是深夜时分。“这么连轴转,身体吃得消吗?”张新佩服邹碧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却又心疼、担心。高速运转的邹碧华总说:“没事,我不累。”

  在朋友们眼中,邹碧华很“潮”,不像法院“领导”,更像IT达人。出门背一个大大的黑色双肩包,PPT、KEYNOTE等软件玩得比谁都熟,讨论时,拿出手机点开统计图表就开始分析。业界有什么好书新书,他也都第一时间知道。

  “我们做司法改革,光懂审判业务和法院那点儿事是不够的,你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不跟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邹碧华说。

  推行法院效率管理试点,率先研发执行流程、信访、工作台账等信息管理系统;推行“可视化”管理,建立心理咨询师参与信访接待等科学管理制度,探索执行流程模式改革;在全国法院首创案件权重系数理论,设计多项审判管理评估指标;主持制定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打造十大司法公开平台……“他的视野极其开阔,对新事物总是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善于把先进理念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到实践中去。”同事无不叹服。

  操桨者从来多艰辛,司改之难更是一言难蔽之。面对改革中的反复磋商、针锋相对、妥协共识,邹碧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做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该顶住时要顶住;对下,必须要有担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那些在一线辛苦办案的老实人和年轻人吃亏。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他喜欢孟子的这句话。邹碧华说:“理想和信念会带来无穷的力量。”“一个拥有强大理想的人,会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不会为眼前的利益所蒙蔽,不会被暂时的挫折所击垮。所以,作为一名法律人,应当让自己确立起强大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