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杨先云的助人维权之路:路见不平 以“法”相助
合肥火车站旁的一栋写字楼内,杨先云租了整整一层用于开公司。
但在他眼里,保护员工的利益似乎比“当老板”更重要。“啥事都得讲个法,尊重劳动者权益,是我创业的一个基本原则。”杨先云说,他最看不得侵犯基层劳动者权益的事。
学会计出身的杨先云在从事5年教育工作后,来到一家国企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接触一些劳动争议案件,开始对劳动关系有了一定的认知。
看到、经历的劳动争议案多了,他的感触日渐堆积。杨先云开始在博客里写一些对劳动争议案件的理解和看法,结合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他发表了诸多关于如何保障劳动者权益、出现劳动争议后如何举证等问题的看法。
博客很快受到网民们的欢迎。一些人看后开始与他交流,对每一个提问,杨先云总是尽最大努力解答,并为他们处理劳动纠纷支招。
“很多劳动争议案件,由于涉及金额不大,律师往往不愿意接,这让一些基层劳动者维权无门。”杨先云开始无偿帮助他们维权,收集材料、帮着写劳动仲裁申诉书、教他们如何举证,直至帮他们出庭。
一位商场营业员向杨先云求助,自己双休日经常加班,可从来没领到加班工资。在帮这名营业员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杨先云发现,企业存在未给员工交纳社保等侵权行为。在掌握了充足证据后,杨先云决定以一般公民代理人的身份,帮他进行劳动仲裁。最终,劳动部门支持了杨先云的两项诉求。
这次成功,极大鼓舞了杨先云的信心。
此后,他开始频繁地接触劳动争议案件。“每年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劳动者的案件不下四五十次,其中有一半是代理出庭。”
让杨先云倍感自豪的是,自己参与的案件95%以上主张都能得到支持。“国家的法治环境越来越好,法院、劳动和工会各部门都很支持劳动者的权益主张。我遇到过很多案例,只要能上庭,最后基本都能胜诉。但我认为,好多案子不应该在庭上解决,而应该在公司内部进行调解。”
2010年3月,杨先云决定“下海”,创立安徽远创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在人力资源管理行业,‘黑中介’泛滥,直接‘买卖员工’利润丰厚。”创业初期,资金人脉缺乏,杨先云也曾动摇过,但他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昧良心的钱不能赚,否则迟早会被淘汰。”
在业内,杨先云有一个“狠”做法:人未到岗,社保先行。“不管跟哪家公司合作,我首先要求对方为员工交社保。什么时候社保到位,什么时候员工过去签合同上班。”
杨先云创业后的第一笔“大单子”是和省城一家大型商场合作。即便是这样一个“大客户”,杨先云也差点因为对方没履行“社保先行”的规则而与对方“谈崩”。
“无论是之前当一名普通员工,还是现在‘下海’创业,我始终认为,我要做一个尊重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人。”杨先云说。(中工网记者 陈华 中工网实习生 冯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