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9·3”大阅兵装备保障团队:致敬!护卫铁甲雄鹰的无名英雄(图)
//www.workercn.cn2015-10-1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东风汽车集团公司

  以军人气概锻造“猛士战车”

  “看到自己生产出来的战车能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是我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9·3”阅兵式上,看着东风“猛士”越野车顺利通过天安门,东风猛士现场保障团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陈国兴心潮澎湃。

  不久前,这位老“东风人”刚刚在阅兵训练基地服务一线度过自己60岁生日。虽然没有家人陪伴,但队员们用参差不齐的生日歌、临时拼凑起来的速食罐头给他开了一个简单而难忘的派对。因为此次阅兵任务,陈国兴推迟了退休。阅兵村因此流行着一句话:“别谈自己年纪大,别谈自己贡献大,看看国兴‘老革命’!”

  为了保障大阅兵顺利进行,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分别从越野车公司、东风康明斯等9个单位抽调了38名人员,组成了东风猛士现场保障组。从阅兵任务明确的那天起,这些来自不同单位的“东风人”凝结成休戚与共的集体,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切服从阅兵,一切为了阅兵”。

  借用一句流行语:东风猛士现场保障团队的“压力山大”。这次保障任务涉及到4种型号、105台装备,同时由于保障的车辆分布“点多、线长、面广”,因此服务保障的组织指挥、协同分工、资源调配、实施达成、应急处置等难度很高。同时,东风猛士现场保障人员约占整个工厂技术大队服务人数的1/15,猛士装备却约占了整个地面装备数量的1/5。也就是说,1/15的人员需要保障1/5的装备。

  阅兵装备保障不同于一般的保障任务,政治性强、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业务要求高、必须做到“精准服务、精确保障”。深知这一道理的东风人知难而进,3个多月里,现场保障队员们战高温、斗酷暑,日夜奋战在装备保障现场,跟车辆、油路、电路铆在一起,脸上也晒出了“阅兵红”。他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排除了一道道保障难题,也涌现出一个个“东风人”的感人故事。

  作为东风猛士保障团队的带队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裕涛率队出发之日就是妻子的预产期,可从6月15日在阅兵村接到女儿出生的消息,直到9月3日阅兵任务完成前,他没有回过一次家。每每夜晚躺在床上,翻看着妻子发给他的未见过面的女儿照片,他眼含泪水,可第二天依然坚定地带领兄弟们冲锋在服务一线。在他的带领下,全体队员一次次夙夜战斗、一次次挥汗如雨,心却更齐,干劲更足。

  负责保障武警反恐突击车方队的王伟由于过度劳累,病倒在保障现场,夜里高烧40度,咳嗽不止,队长要求立即送他去医院治疗,但他坚持不去,因为放心不下第二天的合练任务。虽然被同事“强制”送往医院输液,第二天下午他稍有好转,立即偷偷跑回驻地……

  类似的故事在东风猛士现场保障团队中不胜枚举。每一位队员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可在工作中没有一人向组织提出过困难和要求,刘江龙和易传艳还为顺利完成阅兵任务推迟了婚期。

  “一次受阅,终生光荣”。队员们用军事化的组织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阅兵装备保障第一线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气神,忠诚坚守,不辱使命。他们用汗水、智慧和勇气护卫着“铁甲战车”——在13次合练、4次装备集中保养、1次天安门地区预演和正式受阅过程中,没有出现1例保障事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编织“永不消逝”的通讯网

  阅兵式上,从地面雷达方阵到空中预警机,从飞行通讯导航到所有战机的起降、航线修正,从指挥车到现场安保监控系统……作为军工电子国家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守护在人们“看不见”的通讯保障领域,在空中方阵、雷达方阵和通信网络中,“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确保万无一失”。

  中国电科接到阅兵装备保障任务之时,就吹响了电科人的“集结号”:10家成员单位派出共100多名技术保障人员直接参与技术保障,而间接服务大阅兵的成员单位则多达30多家。

  为确保装备更加符合阅兵需要,实现零故障、零失误,中国电科技术人员驻扎现场,始终保障通讯信号“永不消逝”。

  通信事业部50所提供的设备共参加了反坦克导弹方队、防空火炮方队和履带式自行火炮方队等3个装备方队的检阅,参与阅兵的主要设备包括两种型号的炮兵防空兵超短波电台,以及3种型号的炮兵防空兵通信网络控制设备。据统计,其参与本次阅兵的配套设备总数量达165台套。

  此次阅兵空中梯队的指挥和保障任务则全部由28所研制建设的多型多类共10余套指控系统装备承担,具有指挥作业支撑、网络与通信、信息安全防护等功能。同时,28所还设计制造了某型无人机系统阅兵运输平台,为部分受阅装备加装了17套某信息通联系统。

  空警2000飞临天安门广场上空时,空军指挥员在舱内的画面给许多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确保现场图像信息同步实时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6月下旬,电科院就派出数十名科研专家,协同兄弟单位技术骨干,不分昼夜辗转于多个场地之间。从拟定方案到现场测试,从技术攻关到部门协调,从加改装到系统联试,从阅兵村试飞到演练,几十个整改方案,成千上万个技术细节,他们改了又改,试了又试,查了又查,确保万无一失。9月3日,预警机上画面实时传送至央视主控中心,实现了天地画面的零误差传输,参与其中的专家们才松了一口气。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当空中飞行梯队摆出“70”图案队形保证衔接紧密、米秒不差地飞过,当徒步方阵的官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铿锵有力地走过,这些令人惊叹的“精准”同样依靠中国电科过硬的技术和先进设备支撑。

  10所天奥电子公司生产的北斗卫星手表作为阅兵人员佩戴装备,利用北斗自动授时和精准定位测量系统,使徒步方队可以做到人员正步行进200米、齐步行进1000米方阵不变形;装备部队等速时间正负误差在0.3秒内,距离在正负10厘米以内;空中梯队则达到米秒不差。

  默默坚守、无怨无悔、精益求精,换来了阅兵式的完美呈现。电科人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本版图片由装备保障单位提供)(中工网记者 张 锐 彭文卓 郑 莉)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