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工作中的谭清泉。通讯员 摄
(资料图片)
2015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湘阴县南湖洲镇籍的第二炮兵某部高工谭清泉“砺剑先锋”荣誉称号。
9月14日,中央军委授予谭清泉“砺剑先锋”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第二炮兵某部举行。总政治部副主任贾廷安宣读了习近平亲自签署的命令,向谭清泉颁发了一级英模勋章和证书。
喜讯传到南湖洲,乡亲们奔走相告,纷纷为谭清泉感到自豪。
“钻山打洞要当兵,
勤学苦干有出息”
9月19日,秋雨淅沥,记者来到湘阴县南湖洲镇,探访谭清泉光环背后的故事。在镇政府值班的安监站站长秦光辉,带记者走进了谷贻村一幢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二层红砖房,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谭清泉的母亲随次子谭乐根住在这里。
1956年9月,谭清泉出生于南湖洲镇谷贻村。“清泉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爱劳动、爱学习的伢子。”77岁的老母亲说起清泉,满是怜悯,“孩子在家时真苦,上学时都得摸黑起床,干完家务再走10多里路去学校。”
“清泉哥从小便帮家里攒工分,15岁参加‘双抢’,挑稻谷。”村民李慧明忆起儿时伙伴,满是赞誉。弟弟谭乐根还记得:哥哥高中毕业后,任大队民兵营长兼团支部书记。1975年,他组织群众支援益阳烂泥湖围垦,一直忙到腊月二十九才回家。“那时,哥哥已是作为乡镇干部培养的苗子;但他想去外面的世界学点本事回来。”弟弟谭永宏忆道,“1976年3月,哥哥光荣入伍。”
到部队后,谭清泉的吃苦耐劳和“高学历”让他很快在新兵中崭露头角。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达训练场,队列动作和器械训练,他是新兵连里的标兵;武装越野跑,他是跑在最前面的那一个。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评为优秀士兵。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谭清泉入伍1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部队推荐他参加军校招生考试。
每天完成推土机手任务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终以优异成绩考入第二炮兵技术学院,实现了当兵前父亲对自己“出去了,就干出点名堂来”的嘱托。谭母微笑着向记者说:“清泉钻山打洞要当兵,勤学苦干有出息。”
精益求精练技术,
百炼成钢当“神医”
1981年7月,谭清泉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某导弹旅,从此与导弹结下不解之缘。
在导弹部队一线担任技术干部,谭清泉从一开始就铆足了劲,一定要以自己所学,为国家导弹事业作贡献,回报组织对自己的培养。每逢重大任务,他总是最早进场、最后退场。一年有160天待在阵地,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1994年3月,身为某导弹旅优秀技术营长的谭清泉,荣调该旅任装备部长。
当时,全旅官兵熟悉专业的凤毛麟角,专业训练处于起步阶段。谭清泉土法上马:没装备,他带领官兵划圈为井,把草绳当电缆、圆木作导弹;没教材,就用自己的大学教科书。他组织起“百人百天集训班”,亲任教员,手把手教会战士们专业知识和技能。正是有了这些基础,新装备一到来,这个新组建的旅很快就形成战斗力。4年后,该旅奉命高原“亮剑”,便首战告捷。
“没有严谨细致的操作作风,导弹发射就会随时面临失败的危险。”平时温文尔雅的谭清泉,在导弹阵地上却一丝不苟、铁板一块。一次,谭清泉审阅设计图纸时发现,某系统缺少压力监测设备。他当即向厂方专家建议增设一个压力表和截止阀,但被回绝:“这个方案上级已经定型,各方代表都已签过字,而且符合技术标准,不能随意更改。”谭清泉坚持道:“我们练兵是为了打仗,绝对不能有漏洞。”上级部门最终采纳了他的方案,并在同型号部队推广。
在他眼里,训练场上的“细微漏洞”就是“弥天隐患”。“试验场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可能的战争做准备,侥幸就是拿战士的生命和国家的安危开玩笑。”与导弹相伴39年,谭清泉就像一名全科医生,时刻关注着导弹的各项数据是否精准,稍有偏差,他总能准确诊断,并“药到病除”,被官兵誉为“装备神医”。“我前后一共执行过8次重大实弹发射任务,经我把关的每一次任务几乎都是优秀。”说起自己在导弹部队的经历,谭清泉为自己技术的精湛和工作的仔细感到自豪,“我为主破解的技术难题有200多个。”
第二炮兵某旅旅长姜骅说:“谭清泉是实弹发射、实装操作等重大任务中的技术专家,科研创新、破解难题的公认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