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陈德明:热血铸就防御坚盾(图)
//www.workercn.cn2016-07-25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热血铸就防御坚盾

——记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

本报记者 姜天骄

  陈德明(右一)与团队成员进行某任务弹道定轨预报分析(资料照片)。李玉建摄 (新华社发)

  面对世界强国云谲波诡的军事较量,我们的国家应该如何发展自己的防御坚盾?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曾郑重提出反导防御问题,此后,一代代科研人员披荆斩棘、点火拓荒,为了垒起大国博弈的砝码、为了筑起国家安全的盾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半个世纪以后,在祖国西北广袤的荒漠戈壁上,随着轰天巨响震彻夜空,中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西北某基地研究员、反导试验靶场副总设计师陈德明激动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兴奋地挥了挥拳头,这一刻,一个国防科技工作者最初的梦想和最后的坚持就如同这灿烂而炙热的火光,在无限辽阔的天空中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轨迹。

  只有荒凉的大漠 没有荒芜的人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心驰神往的地方,或许是影片中美不胜收的画面,或许是梦境中摇曳多姿的风景……而在青年学生陈德明的心中,也有一片美丽而神圣的热土,让他每每想到就会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当时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的陈德明早就听说,在祖国西北大漠深处,有一支英雄的部队,那里曾经发射过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也曾把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成功送抵太平洋;那是老一辈科研人精神的故乡,也是中国导弹武器事业未来的希望。

  毕业那年,带着对导弹武器事业的无限热情,陈德明携笔从戎,奔向茫茫大漠。一列绿皮火车,载着他和几捆书、简单的行囊还有导弹腾飞的梦想。

  绵延500公里,没有笔直的孤烟,只有刮不完的风,望不尽的沙。“这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面对同行战友自我解嘲般地评论,陈德明的内心却在狂喜:“这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地方,这一定会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沃土!”

  沙漠,的确是一个消磨人类斗志和勇气的地方。让很多人绝望的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条件,还有当时各项科研设施相对落后的工作环境。面对那仅有的一台老旧电脑,陈德明的心里凉了半截。更让他无所适从的是,第一次参加任务,面对陌生的“任务窗口”,他能找到的唯一参考资料,竟然是一篇掉了好几页的论文。

  “正是因为要摆脱这种落后的局面,我们才会来到这里。”每当绝望无助的时候,看一看荒漠中倔强的胡杨和用力生长的骆驼刺,陈德明仿佛又找到了初心和前进的动力。

  大漠荒凉,但是人生不能荒芜!什么时候能拿出像样的科研成果为祖国导弹武器事业助力?这个信念就像一团烈火在胸膛燃烧,让他在荒漠戈壁的每一天内心都充满虔诚和力量。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