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新劳动运动旗手:“炮弹大王”甄荣典
//www.workercn.cn2016-11-11来源: 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1940年10月10日,日军3000余人兵分多路扫荡黎城、辽县清漳河两岸,侵入黄崖洞兵工厂地区。战士们英勇顽强,凭险固守。敌人的炮弹从10公里外的西井镇打出,在水腰山一带不停地轰响着,越逼越近,形势非常紧急。然而,黄崖洞兵工厂却秩序井然。甄荣典和工人们临危不惧,更加起劲地操纵着机器加急生产。日军来了,机器设备要全部转移,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甄荣典总是抢着抬运大件,把机器分散转移到附近一带的山谷里,埋在河滩里、水渠底,甚至是日军必经的大道上等敌人料想不到的地方。日军进入兵工厂内,一见扑了空,气急败坏地放火烧毁了厂房。虽然厂房大部分被烧,但由于隐藏得好,机器全保住了。罗瑞卿到黄崖洞兵工厂视察,要求迅速恢复生产,限期40天内开工。甄荣典和工友们日夜苦干,只用18天就重新让机器运转了起来。

  随着前方战局的发展和日军对华北根据地“三光”政策的加剧,黄崖洞兵工厂面临的困难和考验更加艰巨。1941年11月11日,日军坂垣师团出动5000余人,分多路重兵进犯黄崖洞。驻守黄崖洞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在左权副总参谋长的指挥下英勇抗击,激战8天8夜,歼敌1000余人,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取得了“黄崖洞保卫战”的胜利,掩护了兵工厂安全转移。但由于被日军摧毁严重,埋藏在防空洞内的机器被炸得七零八碎。甄荣典和工友们硬是将破损严重的机床先拼凑对接上,再用道轨上下夹持好,最后用螺丝拧紧。没有床脚,就用板凳代替;车床机头没法修,就用塔轮、皮带轮安上轴顶替。最大的困难是缺动力,他们就在大磨盘当中打个四方眼,眼里穿上铁轴把当摇把,靠8个人共同摇动磨盘转动来带动车床运转。后来,他们又把工房搬到漳河边,利用水车代替人力。传递皮带磨断了,他们就把粗麻绳涂抹上松香或淋上水变涩当皮带。砂轮、刀具用废了,他们就上山采来砂石制成土砂轮,道轨钢上焊上锋钢制成土刀具……就这样,通过甄荣典和工友们的不懈努力,黄崖洞兵工厂的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1944年11月,太行区在黎城县南委泉村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劳动英雄暨战绩、生产展览联合大会”,甄荣典被评为“一等劳动英雄”。

  1945年大反攻前,军工部新成立了一座八二炮弹厂(军工部六厂)。开工20多天,产量一直很低,大家都很焦急,上级想调甄荣典去促进工作。当时,甄荣典刚到军工部实验所学习,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决定放弃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到生产一线去。临危受命的甄荣典来到工厂后,处处以身作则,团结老师傅、鼓励年轻人,与工友们钻研业务、改造工具……经过不懈努力,不仅甄荣典自己创造了新纪录,其他工人的产量也不断攀升。大家的士气高涨,全厂上下一条心,师徒拧成一股劲,使生产突飞猛进、产量节节上升,保证了前线的需要。军工部的领导竖起了拇指赞扬他:甄荣典走到哪里,哪里的工作就搞得呱呱叫!

  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甄荣典和工友们十分兴奋,但很快又听到国民党的军队乘机进攻解放区的消息,又十分愤怒。前线紧张,炮弹需求量激增,上级下达的突击生产任务增加了好几倍!甄荣典在全厂职工大会上提出了挑战,工友们纷纷应战,在全厂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生产情绪和劳动干劲日益高涨,甄荣典更是创造出了日车135发八二炮弹壳的又一个惊人纪录。

  1947年,在军工部开展的“创造刘伯承工厂运动”中,甄荣典荣立大功,荣获“英雄本色”锦旗。1948年,他又以中国青工代表的身份,前往波兰华沙出席了世界青工代表会议,为中国工人阶级争了光。

  1950年9月25日,甄荣典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并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国庆典礼。

  新中国成立后,甄荣典先后任华北兵工工会主席、太原市总工会和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甄荣典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候补委员,全国总工会第六届、第九届执行委员和第六届、第八届候补委员。

  2000年3月5日,这位民族危机关头尽显英雄本色、国家建设时期更具劳模风范的老人,在太原病逝,走完了平凡而光荣的一生。(杨尚军)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